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徐氏音

周礼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397)撰,清马国翰辑佚。徐氏有《周易音》,已著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有“徐仙民多古音”一条,只论及《诗》,不及《周礼》。徐氏在《周礼音》中亦保存了大量古音,如“五曰赋贡”注,“赋,口率出泉也”,“率”音“类”,此古音,“率”本有“类”音,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正义,《汉书·外戚列传》集注,并训率为类,《梓人》注,“是取象率焉”,《经典释文》云,“率本又作类”,皆足证明;“匪颁之式”,“颁音坟”,此古音;《膳夫》“大札”,札音截,引古音;《内饔》“羊泠毛”,“泠,郎年反”,此古音;《醢人》“芹菹”,芹音谨,此古音;《考工记》“鹳鹆不逾济”,鹳音权,此古音。此外,《阍人》“奇服怪民”注,狂易,音阳,知今本“易”为“易”之误,“易”又为“疡”之假借字,《说文·疒部》“疡,头创也”,即“易”之正字。这些都说明徐氏音确有师法。当然,徐氏音亦有非是者,如《大宰》“前期十日”,“前,昨见反”;《内司服》注“主宰宫中裁缝”,“缝,扶用反”,“素沙”注“使之张显”,“张音帐”,等等,则未免强生分别,不合古音。徐氏原书早佚,该书马国翰所辑,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汉置五经博士考

    一卷。清吴翊寅(详见《〈易〉汉学考》)撰。清人胡秉虔曾纂《西京博士考》,但颇多漏略;且东汉时期缺。此书在胡氏基础上继作。首辑《史记》《汉书》注文及类书所引涉及博士建置沿革的内容,总为一篇,以明汉代博士

  • 春秋经传类联

    三十二卷。清王绳曾(1676-1755)撰,屈作梅补注。绳曾字武沂,号蓼原,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幼年时受学于舅父秦道然,讲主敬之学。雍正年间,由进士官扬州府教授,不久归里,主讲东林书院。作梅字嵋雪,

  • 春秋序题

    不分卷。明陈奇猷(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奇猷字勇石,明河南杞县(今河南杞县)人。该书不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及各家书志。现存抄本,不分卷,共十册,钞本细字,白纸蓝行。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书法

  • 增广字学举隅

    四卷。清铁珊(生卒年不详)撰。铁珊字绍裴,汉军徐氏,署籍襄平(今辽宁辽阳),官甘肃兰州知府,迁甘凉道,加按察使衔。著作尚有《增修安乐铭》、《良言琐记》、《格言联腋》、《字箴额跋》等书。字皆颜书正体,写

  • 陶元亮年谱

    一卷。清王质撰。王质,字文蕴,浙江海宁人。王质是第一个给陶渊明作年谱的人,但谱中疏漏错误之处很多。如写渊明生年,一仍旧说,缺乏考证,又以陶诗“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句而误断渊明二十失妾等等。至于年月

  • 古文尚书疏

    一卷。清王谟辑,题梁吴郡顾彪撰。《北史·顾彪传》云:“顾彪字仲文,余杭人,明《尚书》、《春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撰《古文尚书》二十卷行于世。”孔颖达《尚书正义》则云:“《古文》,近至隋始流行河朔。其

  • 周易纂

    六卷。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山西汾阳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该书用注疏本,汇集先儒旧说,间参己意,兼主义理象数,并采来知德注错综之例。多随文敷衍,词旨浅显,可取者实寡。《四库全

  • 武威耆旧传

    四卷。清潘挹奎(生卒年未详)撰。挹奎字石生,武威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自汉武帝开武威郡后,此地代有闻人,然宋以后逐渐湮没不彰。挹奎录清代武威人物,以续掌故。该书所论人物皆于

  • 尚书未定稿

    二卷。清茹敦和撰。茹敦和字逊来,浙江会稽人,生卒年不详。自从清初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以来,清代为东晋《古文尚书》争辩者很多。此书是专门为《孔传》而辨者,如本书云:“《艺文志》言成帝时使谒者陈农求遗

  • 白华山人诗集

    十六卷。《诗说》二卷。清厉志撰。厉志原名冗怀,字心甫,号骇谷、白华山人,定海(今浙江镇海)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少时刻苦读书,工书画,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晚年失明,每天吮毫盲挥,有“浙东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