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八卦余生

八卦余生

十八卷。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今江西安福)人。该书前有永乐二十二年(1424)自序,《序》言:“著是书时梦神授以《八卦余生》之名,觉而不识其所谓。但既有所受之,则不敢不以是名之。”其说甚怪。该书卷首有总论五条,一“偶感”,记经文之有会于心者,凡十九处;二“记臆”,指出程子、苏轼二家之说跟经意不相合者,共七十处;三“论应”,批评诸家“某爻应某爻”之非,而取其不谬于理者,凡十一处;四“论五位”,辩论诸家以五爻为君之非,共九处;五“论变”,认为卦不必至三爻而变,凡三处。该书大旨主于以身说《易》,认为不假蓍筮而自然与造化相符。多抨击前人成说,特别是程子之《传》。至于《系辞》诸传,则连传文一并攻击。如《系辞》“成性存存”二句,该书注曰:“其语意颇似老子,不类夫子口气。”“刳木为舟”节注曰:“自神农、黄帝、尧舜时始有舟楫,而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不知神农以前天下之民何以涉河。”“服牛乘马”节注:“牛马之用,似不待取诸卦象而后然。”“古之葬者”节注:“《本义》云‘送死大事而过于厚’,然则圣人制葬埋之礼,盖亦自为大过矣,则于墨子之薄葬又何讥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节注:“此节与易道似无甚发挥,而又皆前经之所已言者。”《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节注:“仁知之不足以尽道也久矣,此云尔,似亦不合。”“帝出乎震”节注:“此节似弄字法。”《序卦传》“饮食必有讼”二句注:“讼何必专始于饮食。”“讼必有众起”六句注:“物自《蒙》之时必有所依附而后成立,《比》似莫切于此时,且不比何以成师?亦似在《师》之前。”“有大而能谦,必豫”二句注:“必待大有能谦而后乐,其为乐也不亦隘乎?”凡此等等,不胜列举。可见该书之说多欲超出“十翼”之外,务求新奇。《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栾城先生遗言

    见《栾城遗言》。

  • 未斋集

    二十二卷。明顾鼎臣(1473-1540)撰。顾鼎臣,初名同,因梦而改鼎臣,字九和,号未斋,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

  •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宋杜道坚(1237-1318)撰。杜道坚,字处逸,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属安徽)人,十四岁出家为道士,居武康计筹山(在今浙江省)升玄观,受赐辅教大师。元初入觐元世祖,赐玺书,提点道教,被授予高

  •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

  • 读大学记

    一卷。清范泰衡撰。是书本遵汉儒,义从宋贤,参以已见,分节陈说,推陈出新。如说“格致”,木长为格,则本末贯,贯观其达;木各为格,则本末分,分观其到。又如说“致”,《春秋》曰“致女”,致是“往”的意思;《

  • 闻雁斋笔谈

    六卷。明张大复(详见《梅花草堂笔谈》条)撰。此书仿苏轼的《志林》而作,所以体例多似古人杂帖短跋,但其内容所推重者为李贽,所规摹者为屠隆。有《闻雁斋笔谈》残本一卷,收入《说郛续》中,《中国丛书综录·子部

  • 黄洛村集

    二卷。明黄宏纲撰。宏纲,字正之,鄠都(今陕西户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此集乃其孙宜璞所刻。上卷《书翰》,多与邹守益、罗洪先、聂豹辈讲学之语,盖宏纲师事王守仁、傅

  • 东田遗稿

    二卷。明张羽(约1510年前后在世)撰。张羽字凤举,江苏泰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由淳安知县擢为御史,弹劾中贵,疏论时事,均甚切实,官至沙南节政使。著有《东田遗稿》是集为张羽季子张

  • 说唐小英雄传

    见《说唐演义后传》。

  • 枕经堂题跋

    三卷。清方朔著。方朔,生卒年不详。字小东,安徽怀宁(今属安徽)人。方朔善于骈文,工于隶篆,尝以文学、书法闻名于咸丰及同治年间(1860年前后)。《枕经堂题跋》皆是方朔对于当时著名鼎彝碑版的评论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