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卷。清吴光耀撰。吴光耀为湖北江夏人,生卒年不详,约于洪良品同时。吴光耀亦为尊信《古文尚书》者,此书之广博亦略胜洪良品《辨惑》,只是全书繁冗琐碎,不如洪书简明、系统。然书中亦多有可取之处,比如吴光
五种,五卷。清黄保康编。黄保康字霄鹏,南海(今属广东省)人。长于医术。五种有三种为黄氏所辑医书:《医林猎要》一卷、《吴鞠通方歌》一卷首一卷(黄任恒注)、《陈修园方歌》一卷首一卷(黄任恒注)。其余二种为
六卷。民国吴树荣。树荣,吴兴(今浙江吴兴)人,著作还有《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该书论《左传》之谬有六点:(1)《左传》不是编年体史书;(2)《左传》没有释经的体例;(3)《左传》有后人
二十八卷。清代应撝谦撰。应撝谦见《周易应氏集解》。此书是作者把自己所撰的《性理大全》一书加以修订、增改而成,全书主要是阐述列举儒家关于“心性”、“命理”方面的内容,卷首摘录了“阴阳性命”的论述,于卷末
二卷。清盛昱(?-1899)撰。盛昱字伯熙,号意园,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满洲镶白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由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其人通经致用,精研义理,于天文、地理、兵事、农政诸门无不潜
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开元十年(722),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六典》,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令以类相从,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开元十三年,丽正院改名集
十六卷。清李富孙撰。富孙字既汸,又字芗沚,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从祖李集系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湖北涢县知县,精研经学。故李富孙学有本原。又长游四方,尝就正于卢
不分卷。明钱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大复字肇阳,江苏太仓人。官山东蓬莱县知事,大学士钱龙锡之父。大复先有《四书证义》,后在蓬莱与诸生论性,解官后,答问诸生,各若干条,别为笔记。其子龙锡合为一编。首有邹元
四卷。清吴绮(1619-1694)与程洪丹编选。据凡例,本书以“调之醇雅,音之铿锵”为选词标准,共选单调小令四十七体、双调小令一百六十六体、中调一百一十四体、长调一百三十六体。侧重于订谱,不以词的内容
见《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