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庄礼记集说

云庄礼记集说

十卷。元陈澔(1261-1341)撰。浩字可大,号云庄,一号北山,江西都昌人。澔少承家学,好学博古,宋末隐居不仕,授学乡里,学者称为经师先生。是编书名取之于己号,成书于至治三年(1322),集有元以前各家《礼记》之说,却较之卫湜《礼记集说》简约易懂,益于初学者阅读。是书撰成后并未被时人所重,直至明初胡广等修《五经大全》时收于其中而大行于世。元延祐科举之制,《诗》、《易》、《书》、《春秋》皆以宋儒新说与古注疏互为参稽;只《礼记》以古注疏为据。浩之《集说》虽成于延祐之后,却不为儒者所用。因浩父大猷师从于饶鲁,鲁为黄干弟子,而干又为朱熹之婿,故《五经大全》之中《礼记》遂以其说为主,并用之于科举取士,习诵试用之间流传于世,可见其说得之以朱子余荫而盛传。浩注之浅显简便为历来《礼记》研究者莫比,然其注亦颇多不足,考证失之精当;援引资料常出于典籍之外,且多有谬误,疑为作者相撰或另有印本;说礼无据,略度数而推义理,发明之说更为罕有;以注《孝经》、《论语》之法笺释经文,少有学术价值。故虽列于学官,却时有后学者讥之。清人纳兰性德为驳正其不足撰有《礼记陈氏集说补正》一书(入《通志堂经解》中,又名《礼记集说》)。有元明刊本(前有凡例若干条,今通行本已不存),建安郑德明刊本,许氏有正德十二年刊本,嘉靖丁亥南安府六老堂刊本,嘉靖丙辰刊本,并三十卷袖珍刊本,传本有康熙十六年(1677)朱锡旗刊本,清扫叶山房刻本及光绪十年(1893)江南书局重刻本等。

猜你喜欢

  • 周易兼两

    不分卷。清倪璿撰。此书凡十篇,不分卷,卷首论三古易,第二篇论义含三义,并附录《周易本义》八论,第三篇总论二十九卦,第四篇论易律度,第五篇论易历数,第六篇为正易正法辨误,第七篇反说成艮说,第八篇论筮仪,

  • 毛襄懋集

    十八卷。明毛伯温(?-1544)撰。毛伯温字汝砺(一作汝厉)江西吉水人。生年不详。正德三年(1508)进士。累官刑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有守边安境之功。卒谥襄懋。此本共诗十卷,文八卷。文格颇疏畅。

  • 陶情稿

    四卷。明易恒撰。易恒,字久成,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应荐至京,以老罢归。此编诸诗以古今体类次,既无纤巧秾媚之失,又无刻画雕虫之述。在明初吴中高杨诸杰外,别成一派。人谓:“五言古体优柔

  • 教民恒言

    一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把清皇帝的《圣谕十六条》用较为浅近易懂的文字,加以诠释、解说,规劝人们忠孝节义,用以维护封建统治。有《魏贞庵遗书》本。

  • 三韵易知

    十卷。清朱燮撰。燮字鼎和,号饮山。是书经其戚属杨廷兹重纂。廷兹字右文,号薪瓢。所谓三韵者:律韵、古韵、词韵也。“律韵”依《韵府群玉》,并参考《佩文诗韵》,而别其同异,为作律诗绝句及律赋所用之韵也。“古

  • 尚书略说注

    一卷。无作者姓名,清袁钧辑。《尚书略说》一卷,诸本多附之于《尚书大传》之后,并未单独列为一书,而袁钧则把它单独列出为一书,所征引的各条也都注明出处,间或附有考证,条下也有袁尧年所加之案语,与陈寿祺本完

  • 西园遗稿

    不分卷。明汪茂槐编。汪茂槐,字迁植,安徽绩溪人。生卒不详。以岁贡授河南宜阳主薄。是编一《康范诗集》,宋汪晫撰。二《北游诗集》,宋汪梦斗撰。茂槐为二人裔孙,复合而刻之。“西园”者为汪氏所居里名。后有外集

  • 期斋集

    十四卷。明吕本(约1545前后在世)撰。吕本,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初姓李,后归宗。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安。著有《期斋集》。是集凡十四卷。诗四

  • 后汉书注又补

    一卷。清沈铭彝撰。沈铭彝,浙江嘉兴人,生平及官职不详。《后汉书注又补》是为了补惠楝的《后汉书补注》而作的,因此名为“又补”。卷首有他在道光十三年(1833)自序。序中说“垂老残年,无可遣日,翻阅惠氏补

  • 卞郎中诗集

    七卷。明卞荣(1419-1487)撰。卞荣,字华伯,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户部郎中致仕。著有《卞郎中集》。是编系其门人无锡吴键所刻,凡七卷,作品大半皆酬赠哀挽之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