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详见《初刻拍案惊奇》)编撰。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的第二种。每卷一篇,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霄》为杂剧,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故该书实有小说三十八篇。书成于《初刻》之后五年。作者于该书《小引》中说,《初刻》问世之后,“翼飞胫走”,书商“谋再试之”,作者觉得“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乃编成该书。体例内容与《初刻》概同,均为凌氏据其所闻见古今杂事编撰而成的拟话本。所演故事包括春秋一种,宋十四种,明十九种,时代不明四种。其中涉及诉讼的故事所占比重较大,多是奸骗盗杀传奇情节,展示了人情世态的丑恶,并揭露了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和昏庸断案。卷四《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写杨巡道为官贪财纳贿,罢官后在乡里私养盗匪,掳掠所得与之平分,为了吞没五百两银子的贿赂,竟杀害了张廪生主仆五命;卷二十七《伪汉裔夺妾山中,假将军还姝江上》写的同样是官盗相通的黑暗现实;卷二十《贾廉访赝行府牒,商功父阴摄江巡》引无名氏诗云:“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作者直接对官为贼进行了斥骂,十分大胆。至于揭露官吏勒索贪贿或主观断案屈杀人命的,就更为普遍(如卷一、卷十六、卷二十一、卷二十六、卷三十六)。诉讼故事中,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一篇内容比较特殊,故事中的朱熹并不曾受贿,只是出于私怨,便借权势诬陷太守唐仲友与***严蕊通奸,将严蕊严刑拷打。作者借朱熹这个道学宗师的卑劣行径,暴露了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学先生的虚伪卑鄙,曲折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代压抑人性的反感。直接呼唤人性直率自由的是书中那些描写男女恋情的故事。基于真率的男女之欲,该书赞扬肯定权次卿那样不择手段追求爱情的举动(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也写了女扮男装自由与男子结交、私订终身的大胆小姐(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但作者又往往以训诫惩淫的面目出现,描写一些贪欲受惩的故事(如卷三十八),而且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也多有秽亵的色情描写,加之杂陈书中的封建伦理道德说教和迷信果报观念等消极思想因素,内容比较复杂。艺术上,叙述故事用语通俗简练,人物刻划生动,情节曲折。该书与《初刻》合称“二拍”,是明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之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有明尚友堂刊本,四十卷,藏日本内阁文库。北京图书馆亦藏有尚友堂本,缺卷十三至卷三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王古鲁从日本抄回的本子出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内阁文库尚友堂本影印出版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亦据尚友堂本排印出版全本,题《足本二刻拍案惊奇》。

猜你喜欢

  • 左传旧疏考正

    八卷。清刘文淇(1789-1856)撰。文淇字孟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为侯选训导。贯穿群经,对《左传》用力尤勤。唐孔颖达《五经正义》行,汉魏六朝诸儒说经之书逐渐

  • 读经校语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共九十八条,卷二为《春秋》、《左传》,共一百六十一条。大体上是对或字、借字、俗字、讹字、古今字、引伸字、小篆新造字乃至衍字、漏字,一一加以分别

  • 节序日考

    四卷。徐卓撰。徐卓,清乾嘉时期学者,休宁(今属安徽省)人。《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未著录此书,《贩书偶记》时令类著为“嘉庆戊寅(1818)海棠书巢刊”。

  • 读白鹿洞规大义

    五卷。清代任德成撰。任德成字象元。全书把朱熹《白鹿洞规》原文各分段落列于每卷之首,并援引历代名儒的名言在各段之后,共有二百零四条,书前有作者的“读《白鹿洞规》文约”,其中列举了邵子、周子、二程子、张子

  • 苏沈良方

    八卷。宋苏轼(已著录)、沈括(详见《梦溪笔谈》)撰。此书又名《苏沈内翰良方》,系后人将苏轼《论医药杂说》(一说为《苏学士方》)合入沈括所撰《良方》而成。《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为十五卷,陈振孙《书录解题

  • 七经楼全集

    六种,二十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字子潇,固始(今属河南省)人。曾主讲关中书院,治经学,旁通舆地农田水利诸学,亦善为诗。全集所收书为《七经楼文钞》六卷、《春晖阁诗钞》六卷、《卦气表》二卷、《游艺录》三卷

  • 王筠校本说文解字篆韵谱

    五卷。清王筠校。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此乃王筠《说文韵谱校》的稿本。王氏以其所得的李雨村刻本为底本,校以翁方纲校本。其篆字之误者,皆据大徐本改之,而别录脱文、羡文于后。韵字错见者,皆注其本字之

  • 易传阐庸

    一百卷。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东楚,系淮河泗水之间人。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说于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大概是因为只见到坊刻《本义》而并未见到朱子原书的缘故。其说大体循文衍义,繁复冗

  • 蚕桑萃编

    十五卷。清徐树铭(生卒年不详)撰。徐树铭生平不详。《蚕桑萃编》十五卷比较详细地讲述了自伏羲起至明代不同历史时期政府所提倡的植桑养蚕政策,从植桑养蚕到染丝成绸的一系列生产过程、技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需的

  • 净土十疑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净土十疑论》由智说,灌顶整理成书。所谓十疑是:一解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解释求生无生理疑,三解释偏求生一土疑,四解释偏念一佛疑,五解释具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