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安县志

东安县志

二十二卷,清李光昭修,周琰纂。李光昭,字潜严,浙江山阴县人。由监生任武清县丞,乾隆八年(1734)任东安知县。周琰,字西序,浙江萧山县人。东安县志创于明嘉靖年间,后屡修之。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李光昭令周琰加紧纂辑,一月而成。旧志沿革总为一篇,此志则分条别之,易于披览。田赋详加分析,亦胜前书。诏谕分载各门,一洗方志首列天章陋习,颇具史识。河渠列新旧二图,寻源竞委,一目了然。然此志有些门类排列失次,如河渠次人物、贞烈之后,又风物、吉祥则列职官之前,则无所取义。此外,在拾遗门中,附录李光昭甚多诗文,较为烦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安次县旧志四种合刊》本。

八卷,清黄心菊修,胡元士纂。黄心菊,金溪人,曾任东安县知县。胡元士,邑人。东安于汉为洮阳之地,秦尝置东安驿于今县城,唐末马氏据湘桂,立东安场,宋雍熙升为县,明、清因之,隶永州府。《东安县志》光绪元年(187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疆域。卷二,事纪。卷三,田赋。卷四,建置。卷五,职官。卷六至卷七,人物。卷八,山水。此志无序言、凡例、目录,亦不记旧志源流,仅卷末附以修辑之衔名而已。其图说能详其方域广轮之数,椭圆柔长相入之形,兼隐寓其分星之所系,以及乡里之方位里程。阅之山川道路之情势,了如指掌。其又以县城及天顶为心,地平为界,定外经度若干。而以球腰过极线为内经度若干,以天球距等圈,为纬度六十,为图三幅五排方之,每方五里,作疆域图十五页。为令观者易于省览,则缩为总图一篇。另列有自汉以来沿革图八篇,首曰汉,次曰吴、次曰晋、次曰宋、次曰隋、次曰唐武德七年,再次曰马氏,又次曰赵宋。诸图分系以说,因革之故实,考据精审,多存史要,堪称别具卓识。事纪汇一邑之大政、治乱、祥异,始于晋惠帝时,仿《通鉴》编年纪事之例为之,亦为允当。

四卷,清庄大中纂修。庄大中,江苏元和(今江苏南京市)人,进士,乾隆三年(1738)任知县。县志明万历间县令郭濂创修,康熙间复修。乾隆三年,庄大中任知县,纂修县志。与邑人士在旧志基础上,拾遗补缺,详加考订,历二月稿成付剞劂。志成于乾隆五年(1940)。《东安县志》乾隆五年刻本。全书共四卷,二十四门。内容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卷二坛庙、坊都、风俗、赋役、仓储、水利、礼制、兵防,卷三秩官、名宦、选举、仕籍、列女、物产,卷四艺文、外纪。东安地本少数民族。此志特点即详细记载邑中少数民族风俗、语言等资料。

猜你喜欢

  • 训练操法详晰图说

    二十二卷。袁世凯(1859-1916)撰。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光绪八年(1882)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镇压汉城兵变,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光绪十一年,被李鸿

  • 复堂易贯

    无卷数。清于大鲲撰。大鲲字南溟,号复堂,直隶(今河北)河间人,乾隆间岁贡生。李达天作序谓此书“不列图象,不牵伏互,不胶先人,不列成说,推陈出新,独寻真面,缀属成文,期于言简意赅,贯通经义而止。”此书摒

  • 脉诀刊误集解

    见《脉诀刊误》。

  • 切韵正音经纬图

    一卷。清释宗常撰。宗常,清初昆明海印寺住持。其康熙庚辰(1700年)自序云:“愚弱冠时负笈鸡山,学于石钟觉宇老人,追随杖履,执侍多年。每疑老人生长南徼,语含中韵,因请其故,遂而授愚声音之法,始悉今昔南

  • 畏垒笔记

    四卷。清徐昂发(生卒年不详)撰。徐昂发字大临,长洲(今江苏省杭州市)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始作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多系昂发随笔札记

  • 春秋精义

    四卷。卷首一卷。清黄淦(详见《易经旁训增订精义》)撰。作者潜心经义,撰有《七经精义》,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卷首列有《总论》。按《春秋》十二侔公的顺序,有所心得,就分别条说,不录经文,也不别标篇目。大抵上

  • 大冶县志续编

    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佐修,陈鳌撰。林佐,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原籍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西),官大冶同知。陈鳌,字冠洲,本县人,拔贡。林佐三任大冶,光绪八年(1882)奉修通志檄,观阅旧志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

  • 微积溯源

    八卷。英国华里司(详见《代数术》)撰。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与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合译。这是第二部被译成中文的系统微积分著作。华蘅芳在读完李善兰翻译的《代微积拾级》后感到不满足,在《微积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