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浙东起义

浙东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裘甫(一作仇甫)。浙东是唐王朝财赋主要来源地之一,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特别严重。同时,浙东又是唐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故唐末农民起义首先从这里爆发。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十二月,裘甫率数百人在浙东起义,攻克郯县(今浙江嵊县),又在三溪 (今嵊县西) 设伏,大败唐军,队伍扩至三万人。次年二月,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铸印天平,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后连续攻克唐兴(今浙江天台)、上虞、余姚、慈溪(今浙江慈城)、奉化、宁海等县,分兵攻打衢州(今浙江衢县)、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地。唐朝急调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率忠武、义成和淮南等藩镇军队前往镇压。起义军迎战失利,退至郯县。后又浴血奋战,三个月内激战八十三次,城中妇女编成女军,用砖石投掷敌人。六月,终因众寡悬殊,郯县失守,裘甫等义军首领被俘牺牲。突围出去的部分义军不久也为唐军剿灭。这次农民起义前后历时约八个月,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猜你喜欢

  • 彭材、李玉、王海起义

    东汉末年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农民起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豫章郡东部地区农民,在彭材、李玉、王海领导下,举行起义,反抗孙吴政权统治。起义群众有一万余人。后为新都(治今浙江淳安西北)太守贺齐镇压

  • 南军

    西汉守卫未央宫的屯卫兵。由卫尉统率。因未央宫在京师长安城内的南部,故名。卫士由各郡农民轮流担任,一年更换一次。除未央宫外,南军还守卫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等宫殿。武帝时扩大北军,增设八校尉。又恐北军偏

  • 尼布楚条约

    清康熙时中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议定的边界条约。中俄雅克萨战役之后,沙皇俄国不得已接受了清政府和平谈判的建议。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清朝全权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今苏联西伯利亚涅尔琴

  • 冯驩弹铗

    战国游士冯驩(一作谖,又作煖)做齐国孟尝君田文食客时的故事。初,冯驩听说孟尝君喜好客,脚穿草鞋去见他。孟尝君置冯驩于普通客舍。十天后,孟尝君问客舍长: “客人做什么?”回答说: “冯先生用草绳缠其剑把

  • 秦灭巴蜀

    战国时,巴人分布在今四川东部的嘉陵江和长江沿岸,巴国都城在今重庆;蜀人分布在今四川北部和西部一带,蜀国都城在今成都。秦惠文王为了兼并领土和贪图蜀地物产富饶,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灭了

  • 邺城会战

    唐军与安庆绪、史思明叛军进行的一场会战。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十月间,唐军在郭子仪等指挥下,借助回纥兵的帮助,相继收复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安庆绪退保邺城(今河南安阳)。乾元元年(公元758

  • 户部

    官署名。西汉始置民曹,主吏人上书事。东汉又兼管缮修功作,当工官之任。曹魏置左民尚书,西晋一度废省,后又加置右民尚书。东晋、刘宋、肖齐并置左民尚书,肖梁、陈朝并置左户尚书,执掌户籍,兼知工官之事。北魏、

  • 绿营兵

    清代军队的一种。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在京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督标,统于总督;有抚标,统于巡抚;有提标,统于提督;有镇标,统于总兵;

  • 三统历

    西汉末年刘歆在《太初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历法。刘歆以《易经·系辞》的数理来解释《太初历》,并作了系统的历法理论说明,改《太初历》为《三统历》, 《三统历》收载于《汉书·律历志》中,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上

  • 王敦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司马睿建东晋政权,以王导为丞相,王敦为镇军大将军,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为摆脱威胁,重用刁协、刘隗、周凯、戴渊等人,抑制王敦势力,引起王敦不满。永昌元年(公元3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