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英国趁中国被瓜分之机,以保卫香港为由,要求展拓界址,另租新地,强迫清政府于6月9日(四月二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乐纳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主要内容是:将北九龙半岛租与英国,新租之地以九十九年为限期(详细界线,待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划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其余新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城内官民任便行走,……。另,按照粘附地图,英国所租之地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经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仍可享用。此约于7月1日(五月十三日)施行。根据这个条约,英国强租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九龙半岛广大地区以及附近大小二百多个岛屿,总面积为九七五·一平方公里。这是英国继《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北京条约》强占南九龙半岛之后的第三个关于香港地区的不平等条约。

猜你喜欢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

  • 广州外人委员会

    一称“联军委员会”,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在广州实行军事统治的殖民机构。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为建立殖民统治,在巡抚衙门内设置一个权力广泛的外人委员会。委员会由英

  • 刘渊、石勒反晋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率部众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定都离石。后来有石勒、王弥等人前来归附。石勒率众三万,转战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汲郡(治今河

  • 齐万年反晋

    西晋时关中氐族人民的反晋斗争。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反晋斗争,给秦(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的氐、羌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豪帅齐万年,在泾阳(治今甘肃平凉西北)率众起

  • 建都之争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孙中山荐袁以代。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袁的野心有所察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三项条件:定都南京;俟新总统到南京

  • 欧南喜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欧南喜,广东人,县籍不详。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月,欧南喜在广东清远称王,署丞相、招讨等官,众号十万。所部马帅、陆帅、徐相等袭广州,兵败未遂。欧南喜走新会,与黎德所部会合

  • 李斯《谏逐客书》

    战国末年,李斯向秦王嬴政提出的停止驱逐客卿(在秦国作官的外国人)的建议。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韩国苦于秦国的讨伐,乃派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做间谍到秦国,修灌溉渠(即郑国渠),令费人工,从而不能向东

  • 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

  • 三说、四说法

    又称三分、四分法。北宋召募商人向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以供军需的措施。初,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草,按地里远近折价偿以东南茶叶,或径付现钱。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因茶叶不足,改为一分支现钱,一分支香药

  • 斡鲁朵制

    辽皇帝宫帐称斡鲁朵,负责管理皇帝私有之禁卫军、民户、奴隶和州县,是一个保卫皇帝,维护皇权的特殊的军事经济单位,而不同于一般国家机构。因此也称宫卫。皇后也可有自己的宫卫。阿保机时,从亲信贵族子弟中拣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