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审官院

审官院

宋代考课京朝官的中央机构。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31年)七月,置京朝官差遣院。凡出入、受代、归阙之京朝官,均由差遣院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奏请皇帝裁断。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又置磨勘京朝官院,次年以差遗院併入,名考课院或审官院。设知院二人,掌考校京朝官殿最,定其官爵品级,拟其内外任使,奏请皇帝裁定。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又专置审官西院以主武选,而原审官院改为审官东院。

猜你喜欢

  • 三藩之乱

    清初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发动的叛乱。康熙帝亲政后,为巩固统一,下令撤“三藩”。平西王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首先在云南叛乱。叛军攻占湖南常德、衡州(今衡

  •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见“中俄密约”。

  • 粤学会

    清末粤籍旅京人士组织的维新团体。强学会被封后,康有为“欲续强学会之旧”,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又开会振士气于下。为了借助于会馆开导粤籍京官支持变法,康有为于1898年1月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邀

  • 南学会

    清末维新派在湖南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唐才常、谭嗣同发起,于1898年2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一日)成立,在长沙设总会,县设分会。南学会的宗旨是: “讲爱国之理,求救世之法”。每月讨论四次,

  • 练兵处

    清政府为统一军制,编练新军而设置的机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开始改革军制,准备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以亲王一人总理练兵事务,设会办大臣、襄办大臣、提调各一人协同主持,下设军

  • 基隆之战

    中法战争中基隆军民抗击法军的战斗。1884年8月4日(光绪十年六月十四日)法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三舰进犯基隆,要挟守军交出防御工事,妄图据以夺取台北作为“担保品”,逼清政府投降,并夺取基隆煤矿以供军需,

  • 大理

    五代、宋时我国西南地区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九世纪末,南诏改称大礼。经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斗争,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白蛮大姓段思平灭大义宁,次年建大理国,年号文德。辖地以洱海为中心,包括今云

  • 中法简明条约

    即《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亦称《李福协定》。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爆发前后,清政府内部在战、和问题上争论激烈,权臣李鸿章等人极力谋和。战争正式爆发后数月之内,法军侵占了红

  • 镇南关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钦廉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派黄明堂为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都督,与王和顺、关人甫等到广西边境活动,准备发动起义。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黄明堂率乡

  • 江南河

    古运河名。六朝时已开凿,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杨广欲东巡会稽(今浙江绍兴),下令重浚加宽。起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晋陵(今江苏常州)、无锡,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今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