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浣纱石。传说为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石头,在今浙江诸暨城南浣纱溪畔、苎罗山下。楼颖有《西施石》诗。
【介绍】:刘希夷作。此诗前半部分写为悲怀所遣,漫步汝阳潭边,但见飞萝攀石,悬瓢历历,水碧沙灿,鱼鸭戏波。后半部分抒发经过自然景观过滤的超脱之情,并表示归隐故园的设想。全诗层次井然,思致缜密。“鱼鳞可怜
芒刺在背。典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因以“负芒”、“负芒刺”为咏权臣之典。也比喻不安或不舒服。王绩《赠梁公》:“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介绍】:贞元、元和时人。曾为东都幕从事、池州刺史。与穆员、武元衡善。工诗,当时即有诗名。《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补编·续补遗》补收2首。
【介绍】:唐僧人。余无考。《全唐诗补编·续拾》录诗2首。
【介绍】:文宗朝人,喜文身,共刺青七十一处。左臂为一首诗,右臂为葫芦精。后被拘于高陵县。《全唐诗》收诗1首。
【生卒】:718—772【介绍】:字幼邻,一作幼几,行六,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长乐(今河北冀县)。天宝初擢明经第,自校书郎出为单父尉,拜起居舍人。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迁中书舍人。肃宗即位灵武,充
水流清澈。亦喻人胸无杂念。白居易《题浔阳楼》:“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吴融《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
【生卒】:?—804【介绍】:唐代诗人。籍贯不详。德宗时优伶。贞元二十年(804)关中大旱,京兆尹李实却专事搜括百姓,民无以告。辅端作诗数十首讽刺之,被李实诬告奏杀之。《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新、旧
谓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之九:“有诏别图书阁上,先教粉本定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