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陈大六

陈大六

?—1868

清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作陈大陆。贵州天柱人。侗族。初,为反抗清朝暴政,与姜映芳共同在家乡组织起义。同治元年(1862)五月,与龙海宽率兵东进湖南,攻打瓦寨、青溪等地,截断清军入黔粮道。同年八月,姜映芳失败被俘后,率余部至江口屯(今剑河县属),与张秀眉农民军配合作战。三年(1864),克天柱县城,东进湖南会同、靖县一带,给清军及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五年春及冬,清政府两次调集大军围剿。江口屯陷于孤立。七年(1868),清军复两路合围江口屯,配以洋枪炮轰击,义军失利,江口屯陷,义军万余人遭屠杀,“江水为之赤流”。

猜你喜欢

  • 贺拔允

    487—534北魏末期大臣。本名阿鞠泥或阿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为鲜卑人。祖贺拔尔逗(尔头),镇防北境,遂定居武川。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善骑射,有胆略。正光

  •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落雪的季节,即冬天。鄂伦春族旧无历法,在长期的狩猎和生活实践中,根据物候变化总结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合,但适合其狩猎活动需要。下雪后,是“打皮子期”

  • 黑林行宫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位于土兀剌河(今土拉河)上游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原为克烈部首领王罕营帐所在地,成吉思汗在此与之结盟。嘉泰三年(1203),王罕兵败,并于蒙古部。后成吉思汗于此置斡耳朵(帐殿),

  • 莽式舞

    满族舞蹈名。又称莽(蟒)势舞。是新年或祝寿等喜庆宴会上的传统歌舞,广泛流行于清宫和民间。分为男莽式与女莽式。舞式为两人相对而舞,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是为“莽式”。凡有喜庆之时,主人男女更

  • 西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宗王忽答的迷失始受封,速来蛮于天历三年袭封,后由牙罕沙袭封。

  • 宁道务碑

    唐代钦州乌武僚(壮族先民)首领宁道务的陶制墓碑。道务为岭南道钦州(治今广西钦州东北钦江西北)人,※宁长真之孙,武周至唐玄宗时人,受封为钦州刺史。此碑刻于开元二十年(732),楷书汉字,33行,每行40

  • 太平策

    书名。元郑介夫撰。成宗大德(1297—1307)年中,作者宿卫禁中时上奏的策文。1纲20余目。所论涉及投下、怯薛、驱口、匠户、僧道、钞法、盐法、定律、给俸、户计、军站、田制等事,反映了各方面的一些实况

  • 费扬古

    1645—1701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子。年十四,袭三等伯。康熙十三年(1674),随安亲王岳乐率军征讨“三藩”叛乱,转战江西、湖南。师还,因功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二十

  • 保斯昂库

    布帐篷。赫哲语音译。“昂库”亦作“安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冬季外出狩猎的临时住所。过去用者不多,解放后多采用之。

  • 诺木达喇古拉齐诺延

    见“哑速火落赤把都儿”(16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