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衮
见“耶律合住”(1310页)。
见“耶律合住”(1310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今甘肃岷县境)。宣德三年(1428),其首领官着肖等入朝贡马,赐以钞、彩币表里、金织纻丝袭衣、靴袜等。到天顺八年(1464),首领坚东贡方物,赐其彩缎、衣、茶等物。此后,与明
辽末降金将领。契丹族。天祚帝时,官永兴宫使。时辽王朝内外交困,东北女真迅速强大,深入辽地。天庆六年(1116),为抗御女真,受任监军,从都元帅耶律淳招募“怨军”,后怨军溃。继为显州路都统,在沈州(今辽
元代山名。又译沆海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蒙古诸部统一前,为乃蛮部游牧地。宋嘉泰四年(1204)兵败,并于蒙古。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为右手万户博尔术辖地。元代为岭北军事要冲,博尔术孙玉昔帖木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驻锡扎什伦布寺最高活佛的称号。“班”梵语“班智达”一词简称,意为“通晓五明之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博克多”(或博克达)蒙语音译,意为“圣者”。明崇祯十五年(164
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俺答汗(阿勒坦汗)玄孙,固山贝子。※固穆第四子。康熙十三年(1674),袭札萨克固山贝子。十四年三月,拒察哈尔布尔尼诱,不从叛,遣使三等护卫舍布斋奏告清廷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客列木臣。蒙古语意为“捕青鼠者”,以其地盛产青鼠,居民以猎取青鼠为业,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
?—185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费莫氏。大学士温福曾孙,两广总督永保孙。道光二年(182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子监祭酒、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十三年(1833),官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奉命
?—1185金大臣。本名移敌列。虞吕部人。契丹族。移剌(耶律)氏。通契丹、汉字,授尚书省令史,擢右司都事。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兼领契丹、汉字两司都事。世宗大定二年(1162),为真定少尹,入为
1856—1919近代爱国志士、医生。原名马春生。山东章邱县埠村镇大冶庄人。回族。少时在青州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青年时代投笔从戎,隶左宝贵麾下,曾参加中日甲午之战。后习中医,在济南开设药
清朝宗室、学者。字溥仁。满族。乾隆初和硕简仪亲王※德沛从弟。博学有文采。著有《理象解原》4卷、《书经直解》、《诗解正宗》及《一学三贯清文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