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拓跋焘”(1358页)。
见“帖木儿汗国”(1397页)。
即“解忧”(2373页)。
见“耶律弘基”(1308页)。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阿不固。初附唐,继窟哥后为松漠都督府都督。显庆五年(660)五月,因协同奚族背唐,为唐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一说为右领军郎将薛仁贵)所擒,解送东都(今河南洛阳),不知所终。
?—429北魏大臣。其先祖世高,汉时以西域安息王侍子入洛阳。历魏晋,避乱辽东,故史称辽东胡人。前燕殿中郎将安屈子。随父友公孙眷经商,见拓跋珪有济世之才,遂侍。登国(386—396)初,频使后燕,称旨,
唐末奚族部落首领。原附契丹。天祐初年(904),率部分奚众背契丹附唐,徙于妫州(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依北山而居,渐至数千帐,称西奚,遂有东、西奚之分。
亦称契汗、唾契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居罗川(今青海湖东),与罗川北之鲜卑乙弗部相近,风俗也同,其地多狼。早在南凉秃发乌孤继立前,即臣属于秃发鲜卑。南朝刘宋永初二年(西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一作羽凌州。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芬问部(一作芬阿部)为羽陵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