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文都寺

文都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边都寺。在青海循化县。据传此寺建于元代以前,初为一小经堂。元初,萨迦人阿什旦率族迁循化,其后人成为该寺支持者。明建文四年(1402),由宗喀巴弟子喜饶坚赞建成,属格鲁派。后将该寺献于叶什姜活佛加央罗哲。自是,历世叶什姜为该寺寺主。建有大经堂、三世佛殿、东科尔·多居嘉措灵塔殿、香维拉康及11面观音殿等10座殿堂,共342间,另有活佛昂欠10座千余间,僧舍200余院。此寺有叶什姜等10大活佛。另有尕哇仓,为文都千户住寺代表,由千户家族继承。寺内组织严密,寺主下设法台总管政教事务。法台下设昂欠代表、管家、干布、大僧官等,组成法台会议,分工处理具体事务。辖属寺7座。设显宗学院,分9个班组,共学习29年。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幼年学经之地,亦是其返乡后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猜你喜欢

  • 完颜从彝

    ?—1214金朝宗室、大臣。本名阿怜,又作阿邻。女真族。完颜氏。世宗孙,显宗完颜允恭子。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封宿国公,加崇进。翌年,赐名瓒。二十九年(1189),章宗即位,封沂王。明昌四年(

  • 谙班

    见“昂邦”(1412页)。

  • 斡难河

    河名。又作“斡难沐涟”。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嫩河。据《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渡过※腾汲思海至该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地区居住。蒙古诸部统一前,蒙古部、泰赤乌部、札只

  • 摆曰

    见“巴岳特”(410页)。

  • 愁思堆

    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东晋永和十年(354),晋将桓温率众4万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前秦苻健遣其子苻苌率苻雄、苻菁拒温于尧柳城愁思堆,即此。

  • 黑风峒

    地名。瑶族聚居地。在今湖南桂东县境西南,地处湘、赣边界。南宋嘉定朝时(1208—1244),当地先后爆发了以瑶族首领罗世传和李元励领导的瑶民大起义。

  • 光定元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3)。铜质,制作规正。文字精美,带行体。

  • 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

  • 蜀人

    古族名。今四川西部、中部的古代居民。《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即《

  • 大都驿站

    元代驿站名。设于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全国驿站总枢纽。通过逐站接力,通往全国主要干线。东路、北路经通州、蓟州衔接辽阳、岭北行省驿路。西路经昌平,至榆林,分别与西路驿站相接。南路经良乡、涿州。南下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