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护军营

护军营

清代从事禁卫的护军组织。八旗护军营,以满洲、蒙古同旗色者为营,共设8营,此内无汉军。天命(1616—1626)间,始设“巴牙喇营”,统领官称“巴牙喇纛额真”,佐以巴牙喇甲喇额真。天聪八年(1634),改“纛额真”为“纛章京”,改“甲喇额真”为“甲喇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纛章京汉语称“护军统领”(正二品),每营1人,以掌上三旗、下五旗护军政令;其甲喇章京,汉语称“护军参领”(正三品),每营满洲10人、蒙古4人;其“壮达”,汉语称为“护军校”(正六品),满、蒙每佐领下1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定,护军统领衙门由两翼分设为2,改为八旗各设1,简选本旗正副护军参领各1、护军校1员等入署协办营务。共统护军约1.5万人。参见“护军”(1059页)、 “内务府三旗护军营”(310页)。

猜你喜欢

  • 比粟毒

    见“比粟”(189页)。

  • 睦南关

    参见“镇南关”(2511页)。

  • ?里尀

    见“辖里时”(2445页)。

  • 乌背

    即“雄衣”(2192页)。

  • 五水蛮

    东晋南北朝至宋代豫州西阳郡境内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五水地区诸少数民族的总称。以五水为名,故称。亦泛称豫州蛮或※西阳蛮。相传为古代廪君蛮之后裔。汉代称※江夏蛮。分布在今鄂东及皖西南的大别山与

  • 段日

    即“段实”(1694页)。

  • 大宗正府

    元代掌理刑政之官署之一。世祖至元二年(1265)置。仁宗时改为宗正府。顺帝至元元年(1335),复为大宗正府。置札鲁花赤(断事官)若干员,会决庶务,以宗王为府长,余皆御位下及诸王之有封国者充任。亦有怯

  • 尧乐博斯

    1889—1971民国时期新疆官僚。又译尧乐巴斯或尧老博士。原名马穆提吾受,字景福。维吾尔族(一说为汉维混血)。新疆巴楚县人。幼时随姐流落北京,精通汉语。后被哈密王沙木胡苏特带回新疆,担任王府翻译、镇

  • 墨洼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四川红原县境内,东、南邻松潘县,西连阿坝,北接若尔盖。属纯牧区。原为西康北部章谷(今炉县)和色达附近小部落,游牧于墨柯河一带,故名墨洼(西康藏民称麦巴)。土官南木洛,因抢劫事与邻近部落屡

  • 五路把都儿台吉

    ?—1613或1614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称五路黄台吉、那木儿台吉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次子。领土默特属部兀鲁特。驻牧于山西天镇以北。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