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尹继善

尹继善

1696—1771

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大学士尹泰子。字元长,号望山。雍正进士。初为翰林。五年(1727),迁户部郎中。赴广东察审布政使官达、按察使方愿瑛受贿徇庇案得实,即署按察使。六年,任内阁侍读学士,协理江南河务。七年,任江苏巡抚,寻署河道总督。任内,除陋规,禁官吏浮费,及随漕勒征仓谷。九年,署两江总督。任内,协理河务,详勘河防,建造石闸,启闭以时,颇有成效。后协江宁将军兼理两淮盐政。对防务、水师建设、行政区划等均有建树。在清查江苏积欠钱粮中,查出自康熙五十一年至雍正四年官吏侵蚀银472万余两。十一年(1733),调云贵、广西总督,镇压云南思茅土司起事。十三年,调两广总督。乾隆初,任云南总督、刑部尚书。五年(1740),任甘陕总督。八年(1743),回任两江总督。以黄河泛滥,亲往勘察,制定并实施治河方案,成效显著。二十七年(1762),任御前大臣。二十九年(1764)晋大学士,仍留总督任。三十年,召回京,入阁办事,兼管兵部事务,充国史馆总裁。后为会试正考官、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历封疆大吏30余载,一督云贵,三督川陕,四督两江,史所罕见。卒,谥文端。著有《诗集》、《河工奏议》。

猜你喜欢

  • 呼伦贝尔副都统

    清朝管理呼伦贝尔地区的最高长官。雍正十二年(1734),在伊敏河西岸(今海拉尔市正阳街地区)筑呼伦贝尔城,设统领管理。乾隆八年(1743),清政府改设副都统衔驻呼伦贝尔城,称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隶黑

  • 头陀军

    元代闽、浙地区畲、汉农民起义军别称。起义军剪发文面,意效佛家苦行以号召。元至元二十年(1283)十月,闽北畲、汉农民在黄华领导下,拥众达几十万人,义军举事即以此相称。

  • 堂子

    满族祭神祭天所设的祀堂。初自皇室至官民各户皆设此堂行祭。崇德元年(1636),禁民间再设,后遂专限于皇室及宫廷用之。满族入关前,努尔哈赤曾先后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辽阳东京城(今辽宁辽阳新城)建此

  • 小帅

    古代乌桓、鲜卑等邑落首领的称号。邑落为部落的分支,“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邑落各有小帅,不世继”(《三国志·乌丸鲜卑传》),由推举产生,执掌本邑落事务,调解纠纷。隶属大人统

  • 拜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家族名称源于在后藏白朗地区的庄园名。为颇罗鼐时期的显赫家族。其成员拜采哇才仁南杰于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时,围攻江孜,后遭前藏隆布鼐军袭击,撤退。九年(1731)任代

  • 马牌

    参见“乌拉牌票”(341页)。

  • 伍布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分支”、“派生”。旧时珞巴族社会等级名称。其地位比※麦德、※麦让低,但比※涅巴高。当涅巴积有财产,支付一定的赎身费,或愿意定期交付一定的实物,就能从主人家分立出去,获得

  • 拉新河卫

    见“纳速卫”(1270页)。

  • 骨咄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隋书》作诃咄。《大唐西域记》作珂咄罗。《新唐书·地理志》作骨咄施。《册府元龟》作骨吐。或译胡塔梁。大业十一年(615)向隋遣使贡献。龙朔元年(661)唐以骨咄施沃沙

  • 鹤公祠

    苗疆古迹。又名吴公祠或吴鹤堂。建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是苗民为纪念苗族教育家※吴鹤自筹资金所建的祠堂。吴鹤为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境)人。曾在苗疆开办学堂,招收苗族生徒,义务教学。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