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京

兴京

①地名。原称赫图阿拉。满族肇兴地,后金都城,故址为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东北极大部分女真人后,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天命三年攻取抚顺后,王城由此迁出,先后以界番城(在其西北120里之铁背山上)、萨尔浒城(在其西120里)、抚顺、辽阳、沈阳等地为都。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为改后金为大清和其称帝作准备,于天聪八年(1634),尊赫图阿拉城为“兴京”,详见“赫图阿拉”。 ②清政区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锦州理事通判移驻兴京(治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置兴京厅,隶奉天府。光绪三年(1877),改为兴京抚民同知,移治于新宾堡(即今县治所在;一说改同知在元年,移治在二年)。宣统元年(1909),升为府。1913年府废,改置新宾县(一说先称兴京县,1929年才曰新宾县),相沿至今(日伪时期曾称兴京县)。厅、府辖境相当于今辽宁新宾、桓仁县及吉林省通化市、浑江市和集安县一带地。

猜你喜欢

  • 永安县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庆州辖县之一,“永安”与“英安”音近,今有人认为县治故址即今吉林省珲春县西北英安村。辽太祖灭渤海后,迁其民于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北,仍用其原名置县治之,属辽降圣州。

  • 雅鲁

    见“稚鲁”(2368页)。

  • 中俄蒙协约

    中国、沙俄和外蒙古关于外蒙古现状和主权归属的协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后,中俄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独立”为“自治”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

  • 布将帅

    见“跳仙会”(2358页)。

  • 萧塔不烟

    ?—1150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皇后。契丹族。辽末,随大石背天祚帝西走,金天会九年(1131)二月,大石在起儿漫(原苏联布哈拉东)称帝时,受封为昭德皇后。大石于康国十年(1143)病卒,时子尚幼,受遗

  • 黄藏寺

    裕固族最早的喇嘛教寺院。亦称古佛寺。因后迁至夹道地区,又称夹道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曼台部落所在地。建于明末,曾多次重修。寺院规模不大,有法台、提经。受青海郭莽寺(又名广惠寺,在大通县)管辖。

  • 倘不浪

    即“塔布囊”(2157页)。

  • 答力台

    见“答里台”(2239页)。

  • 巴赖都尔莽奈

    ?—1641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姓乌弥。初为察哈尔部大臣。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兵败后,率200余户从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男爵。三年(1638)

  •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