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京

中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中京的有: 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设。地在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县境)南,西京(今吉林浑江市临江镇)北,为肃慎故地,故名。故址即今吉林和龙县西古城子,但有为该省桦甸县苏密城、敦化县西南敖东城等说,《辽史》等误以辽阳府(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为其所在。渤海国亡后废。②契丹国五京之一。有两地,一为大同元年(947)正月,辽太宗率大军南下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灭后晋,改国号大辽,建元大同,升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县)为中京;数月后,中京地归后汉,京号遂泯。一为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故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西大明城。地原为奚王牙帐所在,处七金山(今九头山)下,土河(今老哈河)上游北岸,辽圣宗经此嘉其景状,因议于此建都。统和二十四年(亦作二十年),迁五帐院居是地,选燕、蓟能工巧匠,历二载,于二十五年建成。分内外城,外城幅员30里,内城幅员14里,所建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皆仿神都(今河南洛阳市)之制。为辽帝常驻跸之地,在此接待北宋、高丽、西夏使节,并分别为之建大同驿、朝天馆、来宾馆。辽中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大定府。辽亡后,金初因之;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因地在中都北,更名北京。 ③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后,金北部境土大多为蒙古汗国控制,遂于兴定元年(1217)八月,改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为金昌府,建号中京。此外,我国历史上有中京之称的还有:东晋、南朝时称西晋故都洛阳(今洛阳市)为中京,后遂成为洛阳的别称,相沿至盛唐;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自唐高宗建洛阳为东京,遂称西京,至德二年(757)唐肃宗定凤翔(今陕西凤翔县)为西京,长安改称中京,上元二年(761)复称西京,后曰上都。

猜你喜欢

  • 杨再思

    唐末五代诚、徽州峒首。飞山峒(今湖南靖县飞山)人。自称飞山令,不愿臣服楚王马氏,直接归附于后唐王朝,贡献方物。后唐分其地为十峒,再思以十子分领之,自为十峒总首领。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其后人杨蕴内

  • 温塔

    靰鞡鞋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温他”。靰鞡鞋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然各族制作用料不一,称呼也不同。赫哲族制做温塔,以鹿、野猪、熊等兽皮和怀头鱼、哲罗鱼、细鳞鱼、狗鱼、鲑鱼皮为原料。鞋底、鞋帮以整张皮制

  • 班玛

    县名。在青海果洛州东南部,东南邻四川阿坝、壤塘、色达,西北连果洛州达日、久治两县。被称为果洛藏族之“老家”,果洛部众皆在此追寻其祖先的踪迹。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时外来藏族农民纷至瑶史德、尼沙尔果、青木达

  • 察哈尔正白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独石口外,东与北接察哈尔镶白旗,西与南抵察哈

  • 小哥

    ?—973辽穆宗耶律璟著帐奴隶。契丹族。因不堪残暴统治,于应历十九年(969)二月,与庖人辛古、盥人花哥等6人联合反抗,借进膳之机,持刀进帐杀穆宗。景宗保宁五年(973)十一月,被执,遇害。详见“辛古

  • 连州守御千户所

    明在广东粤北瑶族地区所设军事机构。洪武二十八年(1395),为了加强对连州“八排瑶”的控制而置,后改指挥同知。

  • 尚延心

    吐蕃将领。又称阎英达。达磨赞普时(838—842年在位),官至河、渭二州部落使。达磨死后,诸子争权内讧,吐蕃无主,遂于唐大中五年(851)率河渭二州吐蕃部落归唐,拜武卫将军。奏请求见唐帝,申明愿率部众

  • 颗颗脑儿

    湖名。亦作库库淖儿。蒙古语音译,意为“青海”。即今青海湖。蒙古宪宗四年(1254),蒙哥汗曾邀会诸王于湖西,并于日月山麓盟会祭天。元时环湖吐蕃诸部属脱思麻路所辖。

  • 李思摩

    即“阿史那思摩”(1233页)。

  • 阿答里急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答儿斤、阿答儿乞、合答儿斤、阿大里吉歹、阿答里吉歹。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堂弟阿答儿乞歹后裔,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