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

官学名。战国时齐国置,它由战国的养士制度演变而来,把为奴隶主阶级世卿世禄制度服务的官学改变为造就封建官吏的学校。稷下学宫直属于齐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来稷下的学者,按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等条件,分别授予上卿、客卿、上大夫、大夫、博士、祭酒等官职称号,通称稷下先生。齐宣王时,稷下先生已有一千余人,再加上学生,学宫在当时就已成为拥有数千人的高等学府。学宫除作为学校育士之外,稷下先生还兼一些行政事务,如淳于髡曾受齐王之命,几次出使诸侯。盂子也曾受齐王派遣出吊滕国,这是用士的遗风。稷下先生还发挥着齐王“智囊团”的作用,为齐王议论政事,这也是由养士升华为学校而保存下来的痕迹。

猜你喜欢

  • 合入

    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官员达到一定官阶、任数、考数、即升改为相应的官职,称为“合入”。

  • 省政府主席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由国民政府就省政府委员中指定一人为之,掌召集省政府委员会会议,并为会议主席,代表省政府执行省政府委员会的决议案,监督全省行政机关职务的执行及处理省政府日常及紧急事务。省军管区司令

  • 东平兵马司

    即“东平兵马指挥司”。

  • 纛厄真

    即“纛额真”。

  • 千户

    官名。①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封功臣,又称千夫长,共九十五。元朝于各路设千户所,置为长官,隶属于万户,下领百户。以统兵之数分为上、中、下

  • 见“圉人”。监狱名。商代设置,见于甲骨卜辞。圉的分布,在内地与边塞地区均有,被囚禁者既有战争的俘虏,也有本族的奴隶。

  • 学台

    “提督学政”之别称。郡提督学政,参看“学政”条、“提督学政”条。

  • 腹里

    元代直辖于中书省的地区即以中书省为称、通称腹里,以别于各行中书省所辖地区。治所在大都(今北京市),领路二十九:大都、上都、兴和、永平、德宁、浄州、泰宁、集宁、应昌、全宁、宁昌、保定、真定、顺德、广平、

  • 钱帛司

    官署名。辽朝和金朝初期均置。辽为南面官,掌钱币铸造等事。金太祖天辅七年 (1123) 以平州为南京,以钱帛司为三司。太宗天会九年 (1131)又置于黄龙府,设都管勾等官。官署名。辽于长春路、辽西路、平

  • 军从事

    官名。东汉末凉州置为属吏。灵帝末期,氐羌起事,州郡募发民有勇力者欲讨之,署马腾为此职。典领州郡募兵。后以功拜军司马。官名,东汉置,为凉州属官,掌领州郡募兵。《三国志·蜀书·马超传》:“父腾……后腾与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