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征西大将军

征西大将军

官名。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后27),任冯异为之,统兵征讨赤眉。两晋、南北朝为将军名号,多授统兵出镇在外、都督数州诸军事者。在武职中地位很高,居四征将军之上,历代皆不常置。两晋定为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如开府,则位从公,假金章紫绶,升为一品。十六国后燕、后秦、北燕亦置。南朝宋二品。南齐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置僚属亦从公。梁、陈皆较征西将军高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二品。北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二品。参见“征西将军”。


杂号将军名,东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三年春甲子,以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其后,晋和南北朝皆置,掌统兵镇守几州,地位很高,居“四征”之首,不常置。两晋为二品,开府者位从公,金印紫绶。南朝沿晋制。北魏为一品下。北齐二品,用来奖赏军功和勋臣。

猜你喜欢

  • 外膳上士、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祭祀的割烹,陈设内装牲体鱼腊的鼎俎,并负责料理致送或宴饮宾客有关食物的事宜。北周依《周礼》置外膳上士,正三命;中士,正二命;外膳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

  • 殿中郎将

    官名。魏晋南北朝皆置,为尚书省殿中曹长官通称。亦称殿中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西晋属殿中尚书。东晋南朝直属尚书左仆射,为亲近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员,常代拟诏敕,故多用文学之士。北魏、北齐属殿中尚书,领宫内兵

  • 尚辇典御

    官名。隋初为尚辇局的主官,炀帝时改为奉御。宋复为尚辇局的主官,位在奉御上。见“尚辇局”。

  • 司卫寺

    官署名。即卫尉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又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再复为卫尉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22年)改卫尉寺为司卫寺,

  • 宗室将军司

    官署名。金朝置。属大宗正府。管领宗室将军(以族次充任)及其所占人口和奴婢。据世领大定二十三年(1118)统计,在都宗室将军司,户一百七十,口二万八千七百九十,内正口九百八十二,奴婢口二万七千八百八。章

  • 委员长

    官名。北洋政府国会参、众两院各委员会均以委员长为主官,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所属各委员会中多以委员长为长官,如军事委员会,侨务委员会、考选委员会;地方机关所属委员会中也有以委员长为主官的。如省政府所属水利

  • 点检中丞司事

    官名。为辽北枢密院中丞司的长官,见“北枢密院中丞司”。

  • 四捷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为南面官,统领四捷军。置详稳、都指挥使、都监等职。

  • 皇太妃祗应司

    皇太妃祗应机构。辽置,见“著帐郎君院”。

  • 中京国子监

    官署名。始置于辽道宗清宁六年(1060),设在中京 (今内蒙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职掌参见“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