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

太官

①官署名,或作大官。战国秦置。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秦汉沿置,掌宫廷膳食,由令、丞主之,属少府。魏沿置。晋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门省领太官。陈因之。北魏时,掌百官膳食,属光禄卿。北齐后称太官署。参见“太官署”。② 太官令省称。


官名,也是官署名,也写作大官,掌帝王饮食宴会等。春秋时楚庄王置此官。《史记·滑稽列传·优孟》中记载:楚庄王的爱马死了,他要以大夫之礼葬,优孟谏说,当以君礼葬之,庄王悟,问应当何葬,优孟说,应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于太官。”战国时秦也置,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秦汉皆置,掌御饮食,属少府,有令丞。东汉时令一人,俸六百石,左丞一人,主管饮食;甘丞一人,主管膳具,汤官丞一人,主管酒类;果丞一人,主管果菜。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后汉书·药崧传》:“(崧)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祉,食糟糠。帝每夜入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诏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魏晋沿置,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属门省,陈因之。北魏属光禄卿,掌百官膳食。北齐以后称太官署。金元以“尚食局提点”代太官。明清两朝于光禄寺设太官署,置署正一人,丞一人。

猜你喜欢

  • 宣抚处置副使

    见“宣抚处置使”。

  • 持节中郎将

    官名。西汉时皇帝的侍卫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帅侍卫,俸皆二千石,位低于将军。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东汉沿置,又增置羽林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东西南北四中郎将等。中郎将加“持节”,可专生杀。

  • 左外兵郎

    官名。西晋分外兵郎置,为尚书省左外兵曹长官通称,亦称郎中,六品。属五兵尚书。东晋、南朝省并“外兵郎”。北魏复置,属七兵尚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

  • 邮务佐

    邮务人员职名。见“邮政总局”。

  • 黄绶

    绶即系印的丝组。黄绶指汉朝官印上的黄色绶带,亦用作低级官吏代称。西汉秩比二百石以上至五百石官吏,如小县长、小侯国相、县丞、尉等皆授铜印黄绶。成帝绥和元年(前8)。长、相一度改为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前5

  • 格式司

    官署名。①唐朝吏部下属机构,设郎中,掌检勘官资档案。《唐会要》卷八二《甲库》: 大和九年(835)十二月敕: “中书、门下、吏部各有甲库历,各为三库,以防逾滥”,“诸司、诸使、诸道应奏六品以下诸色人,

  • 太子典仓署

    官署名。见“典仓署”。

  • 郡议曹祭酒

    郡散吏名。汉代置,无实际职掌,考见“议曹掾吏”。

  • 典炮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枪炮。

  • 八议

    指八种人犯罪后可以享有减免刑罚特权的特别审议制度。周朝称八辟,汉朝称八议,三国魏正式载入律令,沿用到清朝。包括议亲(宗室外戚)、议故(皇帝故交旧友)、议贤(有大德行者)、议能 (有大才艺者)、议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