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

官名,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太宗平定洛阳后置,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其官有长史一人,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谘祭酒二人及主簿、录事、记室、功曹参军、兵曹参军事等官。见《旧唐书·职官一》,参看“天策上将府”条。


武官名。唐置。《资治通鉴·唐纪五》“武德四年”条:“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 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 仍开天策府, 置官属”。胡三省注:“天策府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并掌通判府事。军咨祭酒二人,谋军事,赞相礼仪,应接宾客。典签四人,掌宣传导引之事。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李世民为皇太子即罢天策府,终唐之世不复置天策上将之官。五代梁时改称天策上将军,以授马殷,亦开府置官属。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皇兄楚王元佐久疾,采唐旧典以授之,不开府。其后荆王元俪薨,因以为赠官。

猜你喜欢

  • 绥虏将军

    官名。南朝齐置,地位较高,苏侃自步兵校尉出为绥虏将军、山阳太守。梁时地位较低,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是流内武职地位最低的一班,普通六年(525) 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 行营都指挥使

    武官名。五代时蜀国置,掌行营军马。《资治通鉴·后梁纪三》记“蜀行营都指挥使王宗汾攻岐文州,拔之,守将李继夔走。”

  • 提督操江

    官名。明置,以副佥都御史任之,领上下江防之事。见《明史·职官四》。专差御史台。明置,以南京都察院副佥都御史充任,领上下江防之事。

  • 加级

    旧时官员之奖叙制度。清制,凡官员考核成绩优良,或有功绩者,均交吏部议叙,以资奖励。论叙之法分为两种: 一曰纪录,一曰加级。纪录分三等;加级亦有加级一次,加级二次,加级三次之别。纪录三次之上为加一级,两

  • 余莫弗瞒咄

    官名。南室韦二十五部各部首领,犹酋长,死则子弟代立,嗣绝则择贤豪立。

  • 民兵仗卫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兵部,掌民兵、仗卫之事。

  • 左右丞相

    官名,掌助天子理万机。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右丞相为正,左丞相为副。太尉周勃为右丞相,位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第二。汉与秦异,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陈平传》。左右

  • 缝衣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缝纫衣服。

  • 司宗中大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时,由礼部中大夫改名,仍属春官府。佐大宗伯卿掌礼仪的制订与执行,下设司宗上士、司宗中士、司宗旅下士以佐其职。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

  • 宣徽院使

    官名。即宣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