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下士
官名。北周置。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五二○《宋永贵墓志》:“大象元年(579),任右宫伯右侍散二命士,二年,迁大都下士。”正一命。
官名。北周置,府属不详,可能是夏官府的属官。任此职者见《北周六典》所引《隋故左御卫府长史通议大夫宋君墓志铭》:“君讳永贵。大象……二年,迁大都下士。”
官名。北周置。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五二○《宋永贵墓志》:“大象元年(579),任右宫伯右侍散二命士,二年,迁大都下士。”正一命。
官名。北周置,府属不详,可能是夏官府的属官。任此职者见《北周六典》所引《隋故左御卫府长史通议大夫宋君墓志铭》:“君讳永贵。大象……二年,迁大都下士。”
官名。北周置,司武上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官名。明朝大理寺属官。洪武十四年(1381)置,大理寺下分左、右寺,各一人,正六品。建文(1399—1401)初改左、右寺为司,改寺正为都评事。成祖即位,复旧制。各掌本寺,分理全国刑名复审之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工部次官,佐工部中大夫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金朝太医阶官名。二十五阶之第七阶,秩从五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五品上,称保善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职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总理衙门总办章京设。正四品,左、右各一员,请简。掌审议法令。
见“提举学事司”。
官名。见“太子閤帅”。流外官名。唐置,属太子内坊,员额六人,秩流外四品,掌帅阍人、内给使以供其事。
官名。晋朝置。在大驾卤簿中领先开道。参见《晋书·舆服志》。官名,汉置,掌清净殿室、清除宫禁。《汉书·文帝纪》:“使太仆婴、东牟侯兴居先清宫。”注:“应劭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遣静室令先案行清净殿中
外交官名。北洋政府始设,按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三月二日公布的《外交官领事官官制》的规定,大使馆设随员二人,公使馆设随员一至二人,掌办文书和调查报告事项。国民党政府驻外使馆亦置随员。
官名。尚书省吏部曹长官通称。三国魏、蜀始置,两晋南北朝沿置。亦称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属吏部尚书,主管官吏选任铨叙调动事务,对五品以下官吏之任免有建议权。南朝如加“参掌大选”名义,则可参议高级官吏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