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刑部司

刑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刑部的头司。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刑部郎中二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其职任为辅佐尚书、侍郎掌律法及按复大理寺及全国奏谳(判决案)。所属有主事四人,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宋初刑部司郎中、员外郎无所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郎中、员外郎各二人,分左右厅,左厅掌详复,右厅掌叙雪,以互相稽核。所属有主事一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守当官八人,贴司十八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刑部按省区分司。明有十三清吏司,清有十七省清吏司及督捕清吏司,均无刑部司之名。

猜你喜欢

  • 七卿

    官名合称,明朝以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和都御史为七卿。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甄别人才,助天子治国。户部尚书掌全国户口、田赋之政令。礼部尚书掌天下

  • 出使俄国大臣

    官名。清朝光绪四年(1878)设。正二品。六年,驻英大臣兼。十三年,驻俄兼德、奥、荷。二十二年后,不兼德、荷、奥。宣统三年(1911),兼瑞典。辖二等、三等参赞各一人,二等、三等通译官各一人,一等、二

  • 转班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同级京官转补优秩之班次。六部、理藩院右侍郎转左侍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侍讲转侍读,詹事府右庶子转左庶子,右中允转左中允,右赞善转左赞善,皆于开列本内列名请转,再以转出之缺请

  • 司服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司服上士佐官,员二人,正二命。

  • 典翼舆长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正副各一人,官阶为职同将军。

  • 法曹参军

    官名。法曹长官。西晋末丞相府置。东晋、南朝宋公府、将军府沿置。南朝宋七品。北宋仅置于开封府,正七品下,掌检定法律,审议、判决案件等,徽宗崇宁三年(1104)后无闻。又为“法曹行参军”、“法曹参军事”省

  • 兵曹参军事

    官名。隋朝诸卫、诸率、诸王府、诸州皆置为僚属,正七品上至正九品下、视正八品至视正九品不等,文帝开皇三年(583)改名司兵参军事,十二年雍州复改兵曹从事置; 炀帝大业三年(607) 皆改名司兵书佐。唐高

  • 南皮室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南皮室军。设详稳等职。

  • 郎署

    ①官署名。西汉有中郎,分属五官、左、右中郎将,有郎中,分属车、户、骑将,皆更直宿卫。时于皇宫、园囿、离宫等处皆设郎署,各置长,掌该处直卫郎官。东汉则专指五官、左、右三署。②指尚书郎官所居官署。《梁书·

  • 武候上大夫

    官名。北周武帝时置,在武候率下大夫之上,仍属夏官府,为武候府长官,统武候兵,其下设次大夫。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