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官大夫
官名。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太史局置,为伎术官阶官。
官名。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太史局置,为伎术官阶官。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明代有此制,《明史》卷一三六记陶安以儒为官,“事帝十余岁,视诸儒为最。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
官名。西周置。掌率王族所组成的军队。《盠方彝铭》:“王册命令尹易盠赤市,幽亢、攸勒,曰:用司六师、王行、参有司: 司土、司马、司空”。武官名。西周设置,《蠡方彝》有“用六 自王行”之语(见《考古学报》
官名。太平天国地方行政官。天历乙卯五年至辛酉十一年 (1855—1861) 间设,为守土官,由天朝直接派任。初掌一省民务,后改任郡邑政事。全省民务另置官管理。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广东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七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
爵位名。北齐置,与开国县侯同为从二品。
官署名。亦简称“骑曹”。① 尚书台、省置。详见“骑兵郎”。② 诸公、将军府置。详见“骑兵参军”、“骑兵省”。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属尚书台(省),掌骑兵事务,由尚书郎掌管。《宋书·百官志》:“(魏明
官署名。隋炀帝始置,以待四方使者,后罢,有事则置,隶鸿胪寺,据事务繁简临时损益,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置使者一人,掌其方国互市事。唐初复置,以通事舍人主之,属中书省,凡四方进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
官名合称。即隋炀帝大业(605—617)初所置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方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 每使者皆置署。
管理苑圃的官吏。《国语·晋语九》:“主将适蝼,而麓不闻。”
满语。汉译为“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