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侍讲学士

侍讲学士

官名。唐玄宗时于集贤院置,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任,掌质史籍疑义。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置翰林侍讲学士,多以台谏官、宫观官兼充,秩正七品。金朝沿置,一人,从三品。元朝于翰林国史院置,二人,从二品,蒙古翰林院亦置二人,集贤院置二人,从二品。位次于侍读学士,与侍读学士共掌文翰之事,以备皇帝顾问。元末朱元璋于吴元年 (1367)年置为翰林院学士之一,初正四品。洪武十八年(1385) 改从五品,二人,位亦在侍读学士下。建文(1399—1402)中改为文学博士。成祖即位后,复旧制。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备皇帝顾问。凡经筵日讲,纂修实录、玉牒、史志等,则为总裁,并参与集议政事、典礼。凡皇帝赴太学及郊祀等仪典中,位在四品京卿之上,以示尊崇。成化 (1465—1487) 以后,礼部、吏部侍郎凡出身翰林者,兼任侍讲学士。东宫官属中庶子、谕德、中充、赞善、洗马等亦多有兼任者。清朝沿明制。


官名,掌给皇帝讲授经史等书。唐宋元明清皆置。见《新唐书·百官二·集贤殿书院》、《宋史·职官二·翰林侍讲学士》、《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国史院》、《明史·职官二·翰林院》、《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

猜你喜欢

  • 禁司

    管理京都治安官员通称。《南齐书·长沙威王晃传》: “私载数百人仗还都,为禁司所觉,投之江水。”《梁书·何敬容传》: “坐妾弟费慧明为导仓丞,夜盗官米,为禁司所执,送领军府。”

  • 三十二总管

    官名合称,金朝置。金国海陵王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侵宋时,置三道都统制府和左右领军大都督,帅三十二总管南侵。这总管是领兵总管,为军中主将或主帅。其名号为:神策总管、神捷总管、神锐总管、神毅总管、神

  • 衣冠丞

    官名。北齐置。见“衣冠署”。

  • 奉冕局

    官署名。即殿中省尚衣局,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尚衣局。参见“尚衣局”。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尚衣局为奉冕局,尚衣局奉御改称奉冕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

  • 宋兵将军

    官名。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422)进攻南朝宋时置。周几自宁朔将军进此,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改定官制后未见。

  • 侍书学士

    官名。元置,属奎章阁学士院。秩从二品,员额二人,掌为皇帝进讲史书。

  • 县主记室史

    县门下吏名。晋置,见《晋书·职官志》。参见“县主记掾”。

  • 大良造

    爵名。又称“大梁造”或“大上造”。战国秦置。《史记·商君列传》:“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参见“大上造”。1、官爵名。战国初期为秦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商鞅曾为此官。《史记·商君列传》:“于是以鞅为大

  • 威东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威西、威南、威北将军合称四威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地位相当于安东将军。

  • 沧州盐使司

    官署名。金朝七监使司之一。掌食盐产销。设在深州及宁津县。行盐地面为河北、河南等地。设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五品、正六品。下设判官、管勾、同管勾、都监、同监、知法等官。沧州盐旧课一百五十三万一千二百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