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从事中郎

从事中郎

官名。东汉大将军、车骑将军属官。职参谋议、大将军府所属员二人,秩六百石。魏晋南北朝皆置。其职依时依府而异,或主吏,或分掌诸曹,或掌机密,或参谋议,地位较高。三国时三公、将军府置,员不定。魏末相国府置四人。晋制,领兵之公府设,故常带将军号,公及位从公以上加兵者置二人,赵王伦为相国,增至四人,秩比千石。东晋诸公领兵者置二人,多至四人。南朝宋公府置略同,但将军为都督而未加仪同三司者不置。官六品。齐、梁公府置,梁官自九班至八班不等。陈制同,官五、六品不等,秩六百石。北魏公府、皇子开府、庶姓开府俱置,官五品。北齐三公府置,官五品。北周丞相府置。北周末避杨忠讳,改称从事内郎。


官名,汉置,属将军,为参谋议事的散职官员,有时也领兵征战。汉末称雄的诸州也置此官。《后汉书·百官志》:“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后汉书·邓寇列传》:“骘西屯汉阳,使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穆传》:“于是请暠为从事中郎,荐巴为议郎,举穆高第,为侍御史。”三国魏晋南北朝皆沿置。三国时三公府、将军府置,无固定人数。魏末相国府置。晋朝领兵的公府及位从公以上加兵的置。南朝宋齐梁陈公府置。《宋书·百官志上》:“晋元帝为镇东大将军及丞相,置从事中郎,无定员,分掌诸曹。”北魏公府及皇子、庶姓开府的均置,五品。北齐三公府置,五品。北周丞相府置,后避杨忠讳,改称从事内郎。

猜你喜欢

  • 郡文学

    官名。汉朝于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掌学校教育。《巴郡太守张纳碑》有文学主事掾史,文学掾史。

  • 司

    官名。 西周置。 “”即籥。 一说即《周礼》之籥师。

  • 司土

    ①殷朝天子六府之一。掌划分土地种类,定税赋等级。参见“六府”。② 即“司徒”。西周金文“司徒”多作“司土”。详“司徒”。③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冬官府。以司土中大夫为长官,下设小司土下大夫、小司土上

  • 弘义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弘义宫契丹军民之事。设都部署、副部署、判官等职。

  • 牛吏

    官名,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的小官吏,掌牧牛及饲草。《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与(兄)茂留军中,属右校卒史刘侠卿,主刍牧牛,号曰牛吏。”

  • 都牧给事

    官名。北魏置。内廷派驻尚书省都牧曹监察政务的官员,亦佐理曹务,掌马及杂畜的牧养。《魏书·宇文福传》: “(宇文福)除都牧给事。”“时仍迁洛,敕福检行牧马之所。福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为牧

  • 正郎

    唐朝尚书省诸司郎中别称。《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 宣宗大中六年(852)六月敕,“每选知制诰,于尚书省六行郎中官选择有文学行实、公论显著者,以备擢用,不得偏取前行正郎。”

  • 大学委员会

    教育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原隶大学院,大学院改为教育部后改隶教育部。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二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教育部大学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其职务为决议全国教育及学术上重要事项。委员

  • 参选

    官制用语。又称参注。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即官员携带印纸、告敕或宣札,到主管官府如吏部四选或兵部、刑部、各转运司等注授差遣。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规定之一。又称参注。即由官员携带印纸、告敕或宣札,

  • 集贤院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改丽正殿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简称集贤院,掌修书之事,置学士,以宰相及侍从官兼。宋初沿置,掌收藏、校勘典籍。与史馆、昭文馆合称三馆。设集贤殿大学士,由宰相兼; 集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