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城巡防处

京城巡防处

官署名。清朝临时设置的京师卫戍机构。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北伐,威胁京师,始设。掌京师防卫与治安事宜。置大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巡防王大臣若干人,均特简王、大臣兼充。下设文案、营务、审案、粮台四处。五年裁。


官署名。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五月为防堵太平军北上维护京中安全而设,其性质属于战备时期的军事联络、指挥和京师地区的治安机构。其具体职掌有防剿北伐军、调遣官兵、操练旗兵、训练团防、防守稽查、侦察情报、筹运粮饷及审理案件诸项。巡防处设大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巡防大臣若干人,由皇帝特简,均为兼职。其下设翼长、领队大臣若干人,以副都统等官充任,派兵驻京畿和直隶各州县防堵、稽查;并有办事官四十八人,看守文卷官六人,书吏五十四人。同年九月设立内部办事机构,计有文案、营务、审案、粮台诸处。其后太平军北伐失败,京城巡防处亦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裁撤。

猜你喜欢

  • 国子监典籍厅

    明清时国子监的内部机构。明制设典籍一人为主官,从九品,管理本监书籍。清制设立汉典籍一人,掌保管书籍版片及“表章经学之宝”与乾隆御笔册。

  • 钦天监右监副

    见“钦天监监副”。

  • 铠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铠曹”。

  • 先主

    前代的君主,多指开国之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先主少孤。”

  • 虞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虞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虞部员外郎”,见该条。

  • 郡军府参军督护

    官名。南朝宋置。《宋书·张兴世传》记其为竟陵人,“南郡宗珍之为竟陵郡。……竟陵旧置军府,以补参军督护,不就。”参见“州军府参军督护”。

  • 太子典膳郎

    官名。太子典膳局长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典膳监置,二员,正六品上,掌东宫进膳、尝食,每夕更直于厨。

  • 南单于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魏书·鲜卑乞伏国仁传》: “(国仁)父司繁,拥部落降于苻坚,以为南单于,又拜镇西将军,镇勇士川。”参见“单于”。南匈奴的国君称南单于,相当汉族的国君皇帝。《后汉书·考顺帝纪》:“

  • 威胜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大都南北两兵马司指挥使

    官名。简称大都兵马使。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为大都兵马司长官,正四品,置二员,全称为大都路南北两城兵马都指挥使。下设副指挥使五员,知事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