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集
①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南四十二里黑龙集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三年 (1864)十一月,捻军趋 “镇平之黑龙集”。
②即今湖北襄阳县 (张湾镇) 西北黑龙镇。清设千总驻防。
集镇名。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北部、排子河上源东岸,北邻河南省。属石桥镇。人口4640。原黑龙集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建有黑龙庙,故名。有农机、砖瓦等厂。为县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南接老黄公路。
①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南四十二里黑龙集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三年 (1864)十一月,捻军趋 “镇平之黑龙集”。
②即今湖北襄阳县 (张湾镇) 西北黑龙镇。清设千总驻防。
集镇名。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北部、排子河上源东岸,北邻河南省。属石桥镇。人口4640。原黑龙集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建有黑龙庙,故名。有农机、砖瓦等厂。为县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南接老黄公路。
即涟口(涟水入淮之口)。今江苏涟水县。《魏书·高祖纪上》:太和四年(480),数路军南侵,“将军元泰二将出连口”。即“涟口”。
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五龙港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京山县界林泉山,流入境分为二港,俱至于县西南五十里之三台湖,……下流入汉川县界,入汉水”。
在今福建漳州市西。明嘉靖《龙溪县志》卷1:丹霞峰“在南厢。土石皆赤,晨夕映日,色若丹霞然。下有南山寺,驿名丹霞以此焉”。
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县坑港“在县西北八十里。县境之水,多由此通大江”。
①唐改鄚州置,治所在莫县 (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任丘二市及清苑、文安等县地。《旧唐书·地理志》: “开元十三年以 ‘鄚’ 字类 ‘郑’ 字,改为莫。” 北宋辖境渐缩,并移
在今陕西米脂县西。《方舆纪要》 卷57米脂县: 峰子山 “在县西十里”。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奉天省。治所在大肚川 (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以地在辉发河南岸,故名。寻移治谢家店 (今辉南县东南辉南镇)。1913年改为辉南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吉
指今四川、陕西交界之地。唐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 诗: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唐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诗: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三溪河。为长河(富水)支流。《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山溪河“在州西八十里。又茅田河在州西南九十里。皆汇诸山之水,注于长河”。
即今广东三水县驻地西南镇。明置巡司于此。清顺治十四年(1657)裁。嘉庆十七年(1812)移县丞驻此。1945年三水县由河口镇移此。(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