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华阳山。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古山名。又称华阳山。在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北。相传山南面多金、玉,北面多青雄黄(见《山海经·中次六经》)。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寰宇记》 卷106邕州上林县: “都茗山在 (封陵) 县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之,因呼为都茗山。”
即今广东陆河县 (河田镇)。清属陆丰县,置巡司于此。1988年设陆河县治此。
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平羌县置,属龙游县。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岷江东岸。
一名乌石山。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色皆黑,山半出泉,伏地而流”。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蒙化府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二十年 (1283) 降为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蒙化府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辖境约
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隋书·南蛮传》:“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其都。土色多赤, 因以为号。”
即今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之济猛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利锚司滩。1947年改名济猛暗沙。
即边坝。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5: “边坝即达隆宗,又名宾巴。”见“边坝县”。
即今四川涪江。《旧五代史·康延孝传》: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进攻绵州,王衍复断绵江浮梁而去”。《明史·地理志》 绵州: “西有涪水,源出松潘卫,流经此,亦曰绵江,下流至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