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邱山
即高都山。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楚宋玉《高唐赋》 云: “巫山女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寰宇记》 卷148巫山县: 高都山 “高邱盖高都也”。光绪 《巫山县志》 卷6: 高邱山在 “县西北里许。宋玉赋 ‘高邱之阻’ 即此”。
即高都山。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楚宋玉《高唐赋》 云: “巫山女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寰宇记》 卷148巫山县: 高都山 “高邱盖高都也”。光绪 《巫山县志》 卷6: 高邱山在 “县西北里许。宋玉赋 ‘高邱之阻’ 即此”。
一作弭诺、米糯。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五十七里民乐镇。“弥诺” 系苗语习称,1949年后以谐音定名民乐。
又作白涧山。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水经·沁水注》:濩泽水“出濩泽城西白涧岭下”。即此。即“白涧山”。
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马江镇。唐为马江县治。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南马江镇。清嘉庆四年(1799年)于此设巡检司。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鄂、岳、沔三州都团练守捉使,大历八年 (773) 后改设鄂岳观察使。治所在鄂州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境时有变化,较长期领有鄂、岳、蕲、黄、安、申等州,相当今湖北广
在今甘肃山丹县南。《方舆纪要》 卷63山丹卫: 南草湖 “在卫城南,周回九里。又西草湖,在城西十里,周回 七里,与南草湖水皆可溉田”。
春秋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左传》: 昭公二十年 (前522),“聊、摄以东,姑尤以南”。晋杜预注: “聊、摄,齐西界也。”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齐景公二十六年(前522年),晏
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北兴庄。《清一统志·海州》“海”条下载,县东“兴庄”为州境海口之一。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三里旧城。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属长乐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冀州。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北宋皇祐四年 (1052) 废入新河县,六年 (1
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三十里黄果树镇。其东有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清李宗昉 《黔记》 称: “黔中多黄菓树,即柑也。” 镇以此名。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东。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第六子桢封为楚王,驻江夏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死后建陵寝于此。继有庄、宪、康、靖、端、愍、恭诸王均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