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栅城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陈书·樊毅传》:太建七年 (575),毅 “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方舆纪要》 卷22宿迁县 “栅渊城” 条下谓“高栅盖即栅渊”。
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樊毅克北齐下邳、高栅等六城,即此。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陈书·樊毅传》:太建七年 (575),毅 “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方舆纪要》 卷22宿迁县 “栅渊城” 条下谓“高栅盖即栅渊”。
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樊毅克北齐下邳、高栅等六城,即此。
①即于延水。今河北西北境之洋河。《山海经·北山经》: 梁渠之山 “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 《水经·㶟水注》: “雁门水又东径大宁郡北,有修水注之,即 《山海经》 所谓修水东流注于雁
在今广东高明市 (高明镇) 西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 范州水在 “县 (治今明城镇) 东三十里。源出灵云山,接府东南百十里之北港水,汇牛围水入仓步水。元至正初,北港水自罗郁港引大江入
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孜桂错。东南距嘉零湖十八里。清末辛亥年版 《西藏新志》 卷上: 嘉零湖 “自西北隅流出,而入查尔喀特湖”。
北宋崇宁三年(1104)于唐米川县故址修筑,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宋史·地理志》廓州:米川城“王厚云: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本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
即今台湾省云林县治。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有“柴里斗六社”。康熙《诸罗县志》作“斗六门街”。本是洪雅族的一个社名,后简称“斗六”或“斗六门”。清光绪十九年(1893)云林县移治于此。日本占领后
即邹山。又名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续汉书·郡国志》 鲁国驺县下刘昭注: “有驺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为入斋桑泊之水。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哈尔巴哈河西北五十余里有巴雅尔河。”
①北宋崇宁五年(1106)置,属秦州。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金废。②清置,属海城县。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北甘泉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土河堡”条下:“甘泉堡在(海城)县北三十里。”
即今山西安泽县北和川镇。1938—1949年为安泽县驻此。
即今河北昌黎县南四十里刘台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昌黎县图:南有刘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