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高州置,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电白县 (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村)。大德八年 (1308) 移治茂名县 (今高州市),属海北海南道。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茂名、电白、信宜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高州府。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高州置,治电白县(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大德八年(1304年)移治茂名县(今高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高州、茂名、信宜三市和电白县地。属湖广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高州府。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高州置,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电白县 (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村)。大德八年 (1308) 移治茂名县 (今高州市),属海北海南道。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茂名、电白、信宜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高州府。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高州置,治电白县(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大德八年(1304年)移治茂名县(今高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高州、茂名、信宜三市和电白县地。属湖广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高州府。
又作伊通边门。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故址在今吉林长春市南。《清一统志·吉林二》:伊屯边门“在吉林城西北二百八十里。东距法特哈边门一百七十七里,旧设有官兵驻防”。
在今云南建水县南回新境。明置阿土寨土寨长。
即姚江。在今浙江余姚市境。《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 姚江 “在县治南,阔四十丈……一名舜江”。明末余姚人朱之瑜号舜水先生,即以此名。
即今福建寿宁县西大黍。《清一统志·福宁府》:大黍堡“在寿宁县西。九岭溪出此。县境之堡,凡四十余处,皆明万历中筑”。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里林埭镇清溪桥附近。《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沈家庄“在县东十里,亦曰沈塘, 与乍浦相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歼倭寇首领徐海于此。(1)古地名。故址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东南
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水经·巨洋水注》:“(寿光)城之西南水东,有孔子石室,故庙堂也。中有孔子像,弟子问经,既无碑志,未详所立。”元于钦《齐乘》卷5:苍颉台在“寿光西北,洱水所经。《水经注》谓孔子问经
明洪武初置,属清远卫。治所在南雄府 (今广东南雄县)。后废。
1949年解放后由沔阳县析置,治新堤 (今湖北洪湖市)。1950年撤销,并入沔阳县。
亦作和什喇普。即今新疆莎车县西南霍什拉甫乡。《清一统志· 叶尔羌》: 和什阿喇布“在叶尔羌城西南二百里。有小城”。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泽普勒善河又东北流百数十里迳和什阿喇布庄北 (回语和
在今上海市北部,跨嘉定、宝山、闸北、虹口、杨浦等区。《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走马塘“在县东南二十里。西通横沥,东南由江湾浦入吴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