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神县

青神县

北周改青衣县置,为青神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青神县南二十里瑞峰镇 (刘家场)。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卷52青神县: “蚕丛衣青而教蚕事,蜀人神之,故曰青神。” 隋属眉山郡。唐武德二年(619) 属眉州,八年 (625) 移治今青神县。明洪武九年 (1376) 废入眉县,十三年 (1380) 复置,仍属眉州。清康熙六年 (1667) 并入眉州,雍正六年(1728) 复置。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眉山市。面积386.8平方千米。人口19.8万。辖4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青神县,并置青神郡。相传蚕丛氏青衣劝农桑,被尊为神,故名。《舆地广记》青神县:“昔蚕丛氏衣青衣,以劝农桑,县盖取此为名。”隋开皇初废郡,县属嘉州。唐属眉州,贞观八年(634年)移今治。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十三年复置,还属眉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入眉州,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眉山专区。1953年并入乐山专区。1959年省入眉山县,1962年复置。1968年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乐山市。1997年属眉山地区,2000年属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低山丘陵区。龙泉山南端伸入县境东南部。丘陵约占总面积78%。岷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右纳思蒙河,左纳沙溪河,鸿化堰流贯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籽及茶叶等。特产长吻鮠(江团)。有农机、印刷、食品、酿造、竹编工艺等工业。为樱桃谷鸭繁殖基地。岷江通航运。有青眉、青乐、青夹等公路。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烈士陵园、有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起义旧址熊耳山,1935年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西山起义地及中岩寺。


猜你喜欢

  • 巴贡

    在今西藏察雅县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包墩东行一百里,名巴贡,有观音阁, 自察木多至于此,多建汉人寺。”

  • 溉水

    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南四十里。《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桑犊县 “覆甑山,溉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水经·巨洋水注》: 溉水 “出桑犊亭东覆甑山……北径斟亭西北。……溉水又北径寒亭西,合白狼水”。元于

  • 江川县

    唐南诏以绛县改名,属拓东节度。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元混一方舆胜览》:“江川,古江县也。”“江”即“绛”的谐音,江川意即古绛县坝子。宋大理改步雄部。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江川州,二

  • 寿水

    洞过水支流。在今山西寿县南。《方舆纪要》卷40寿阳县:寿水“县南二里。有二源并导合流,至县西南十里,合于黑水”。南注洞过水。

  • 大秦寺

    又名景教寺。唐贞观十二年(638)建,在今陕西西安市。会昌五年(845)毁。

  • 湖屯水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 湖屯水 “在州南。《志》 云: 源出龙渡山之南,流经州东南五十里之湖屯市,因名湖屯水。折而东北流,经鹿头山,又东南流入郴州境,合于郴水”。

  • 东盐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盐山县(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沧县、黄骅、孟村等市县地。贞观元年(627)废。

  • 高溪市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二十一里高溪市乡。旧属零陵县,明曾置巡司于此。

  • 齐康县

    南齐置,为齐康郡治。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隋开皇时改为隋康县。古县名。南朝齐改徐闻县置,治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为齐康郡治。隋开皇初又改为隋康县。

  • 藏北高原

    藏语称羌塘或章塘,意为“北方高地”。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唐古拉山间。东西长约2400千米,南北宽约700千米,面积59.7万平方千米。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海拔4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