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荫田铺。今湖南常宁县东四十八里荫田镇。
唐麟德二年(665)置,治所在罗目县(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及乐山市金河口区地。上元三年(676)废。唐麟德二年(665年)置,治罗目县(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49济源县:“《志》云,其山周回高峻,中深洼如釜,因名。”
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资治通鉴》:刘玄更始二年(24),刘秀率军自蓟(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返,“晨夜南驰,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芜蒌亭,时天寒烈,冯异上豆粥”。即此。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刘玄更始二年
即今河南沁阳市西南二十四里崇义镇。唐初曾置忠义县于此。(1)在河南省沁阳市南部。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崇义,人口6000。春秋名野王堡,为保卫野王邑(今沁阳市区)在此建堡,故
又名眉陂。即湄湖。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淮南市交界。《新唐书·地理志》 颍州下蔡县:“东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废,唐复之,溉田数百顷。”
即张博铁路。自山东张店 (今淄博市)至博山。
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清一统志·郧阳府》:豆沙河“在保康县西北十五里。南流入筑水”。明成化初,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古水名。发源于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北流入至南河。其水流经之处地势险阻
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长沙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市。《元和志》卷27巴陵县:“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南朝宋为巴陵郡治。唐为岳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省入岳州。十四年(1381
1949年5月由休宁县析置,属皖南行署区。治屯溪镇(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1949年5月至7月为行署驻地。1987年11月撤销,并入黄山市。旧市名。1949年5月解放后,由休宁县屯溪镇改置。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