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郏县

郏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晋属襄城郡。 北魏改为城县。 北宋复改郏县, 属汝州。崇宁四年 (1105) 属颍昌府。后复改为郏城县。

②元大德八年 (1304) 复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郏县。以古郏邑为名。清属汝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中部。属平顶山市。面积737平方千米。人口56.2万。辖6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为郏邑,先属郑,后属楚。战国属韩。《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栎、郏”;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城郏”,皆即此。秦置郏县,治今郏县县城,属颍川郡。东汉、三国魏仍属颍川郡。晋属襄城郡。北魏改名为峡城县,太和十七年(493年)置龙山县,治今郏县东南。北齐废峡城县。隋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辅城县。大业二年(606年)移治今郏县县城;四年改辅城县为郏城县,属襄城郡。唐属汝州。北宋改称郏县,属颍昌府。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郏县入梁县。元大德八年(1304年)置郏县,属南阳府。明、清属汝州。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改属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汝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西南边缘和南部,其支流有肖河、蓝河、青龙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烟叶为主,特产优种牲畜“红牛”、“大尾寒羊”和名贵药材“全虫”。矿产以煤为主。有采煤、水泥、轴承、磨料磨具、耐火材料、金刚砂、陶瓷、铸造、纺织、玉雕、制革、服装等厂矿。洛界公路斜贯全境,郑南西线公路经过中部。古迹有三苏坟、太朴遗址、文庙大成殿、红石坊、谒主沟钧窑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麻嘉国

    亦作默伽国、天方国、天堂。即今沙特阿拉伯之麦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地。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麻嘉国,自麻啰拔国西去,陆行八十余程方到,乃佛麻霞勿所生之处,佛居用五色玉甃成,每岁遇

  • 卓尼设治局

    1937年以卓尼土司辖地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卓尼县。1950年改为卓尼自治区。1953年设卓尼县。以清卓尼土司而得名。1939年由卓尼土司辖地改置,治卓尼(今甘肃卓尼县柳林镇)。1950年升卓尼

  • 三口浪

    在今广西钦州市南海口。《清一统志·广东统部》:龙门协把总驻防于此。

  • 万阳山

    又作万洋山。古名石含山。在今江西、湖南两省边境,属罗霄山脉中段。《方舆纪要》卷80酃县“云秋山”条下:“又万阳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周三百里。上多古木怪石。”

  • 湘满驿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 “亦资孔驿” 条下: “湘满驿在州治南。”

  • 曲梁侯国

    西汉宣帝封平千顷王子敬为曲梁侯国,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南广府镇。东汉属魏郡。三国魏为广平郡治。西晋改为曲梁县。西汉宣帝封平干顷王子敬为曲梁侯,置曲梁侯国,治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永年。

  • 游鱼铺

    明置。即今贵州铜仁市西南鱿鱼铺乡。

  • 井冈镇

    在今江西吉安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井冈镇在“府西六十里。有巡司,元至正中置,明朝因之”。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巡司移驻永阳镇(今吉安县西南永阳镇)。

  • 越王峥

    即栖山。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夏履乡西北。

  • 平梁郡

    东魏改南梁郡置,属谯州。治所在慎县(今安徽肥东县东北梁园镇)。南朝陈复为南梁郡(亦名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