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安郡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睦州置,治所在雉山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辖区当今浙江淳安县、建安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睦州。
②北周置,属唐州。治所在梁安县 (今湖北随州市西南)。隋开皇初废。
隋大业初以睦州改置,治雉山(今浙江淳安县淳城镇西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淳安、建德等县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睦州。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睦州置,治所在雉山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辖区当今浙江淳安县、建安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睦州。
②北周置,属唐州。治所在梁安县 (今湖北随州市西南)。隋开皇初废。
隋大业初以睦州改置,治雉山(今浙江淳安县淳城镇西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淳安、建德等县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睦州。
旧称喀木为前藏,卫为中藏,藏为后藏。后习称拉萨以东为前藏,以西为后藏。藏语卫是中间、中央之意。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前藏居诸之中,亦称中藏。”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五龙口镇附近。秦时以枋木为门,以备蓄泄,故名枋口。三国魏典农中郎将司马孚重修,垒石结以为门,溉田甚众。《新唐书·地理志》 孟州济源县: “有枋口堰,大和五年,节度使温造浚古渠,
辽建。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巴林桥附近。为古代潢河 (今西拉木伦河) 南北交通必经地。据宋使薛映 《上虏中境界》、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记载,石桥东南距丰州 (今翁牛特旗乌丹镇) 一百三十里,东北至
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石州。治所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七年 (633) 废。金明昌六年 (1195) 改定胡县复置,属石州。元至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二年(628年)置,治今山西省柳林县西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3宝应县: 章思荡在 “县东南四十里。西接城子河,南通广洋湖。《志》 云,城子河在县东南十八里,其西北接望直港,南通章思荡”。
在今北京市通县旧城内西北隅。创建于北周。寺内有十三层燃灯佛舍利宝塔系清代重修。塔基座作莲花台仍保留辽代建筑风格。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清光绪十八年 (1892) 至三十四年 (1908) 为镇边厅治。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迁治于此。1959年设勐朗镇。
①故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七宝山上。三国魏筑,与东关相对峙。《方舆胜览》卷48无为州:七宝山“在巢县。濡须山谓之东关,七宝山谓之西关”。《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东南有七宝山,与含山县濡须山
即今北京市丰台区西南二十里王佐乡东南南岗洼。为南北交通要道。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房山县图:县东北冈窪村。民国《房山县志》图作王岗洼。
1933年伪满置,旗府驻地额尔和(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东北额尔和。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设巴彦旗。1947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4月属内蒙古呼纳盟,5月裁撤,并入莫力达瓦旗。旧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