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公溪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新唐书·地理志》 祁门县: “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咸通三年,令陈甘节以俸募民穴石积木为横梁,因山派渠,余波入于乾溪,舟行乃安。”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新唐书·地理志》 祁门县: “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咸通三年,令陈甘节以俸募民穴石积木为横梁,因山派渠,余波入于乾溪,舟行乃安。”
古为候水。即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辽宁北票市东部之牤牛河。为大凌河支流。民国《朝阳县志》卷14:“牤牛河为古力古奤大庙河下流,一名土力根河,又名土木伦河,距县一百六十里。”大凌河支流。在辽宁省西部。源于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西江东岸扶赖村。《清一统志·肇庆府》:扶赖营“在封川县(今封川镇)东二十里江北岸,相近有都乐营。明隆庆五年建”。
汉西域蒲犁国都城。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东北石头城遗址。《汉书·西域传》:蒲犁国 “王治蒲犁谷”。即此。
一作沱口。北宋置,属郾城县。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
即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五峰岩。《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五花岩山“在州城北七十里。横列五峰,高三百丈许。最高峰顶有白佛祠,石壁上刊天宝年号”。
一名汉伯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相传汉武帝时开凿。清吴广成《西夏书事》作汉伯渠。又称汉延渠。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东岸灌溉渠道。相传始凿于汉,唐称汉渠,元以后又称汉延渠。自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南引黄
①亦名金銮殿。在今北京市故宫内。为故宫“三大殿”之一,是外朝的前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太和殿。明、清两代皇帝即位,
①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清设千总驻防。②即今四川成都市之别称。北宋张商英《蜀梼杌》载:“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遍插木芙蓉,因名芙蓉城。”(1)四川省成都市的别名。相传五代后蜀后主时,宫苑城上遍
一作渿河桥。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渿河上。顾炎武 《山东考古录》 “辨渿河” 条: “岳之西南,有水出谷中,为西溪。自大峪口至州城之西,而南流入于泮,曰渿河。其水在高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渿河桥。世传人死
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南。《清一统志·宁都州》:东阳岩“在州西南八里。高峻插天,其麓有泉石竹木之胜”。在今江西省宁都县西南。《大清一统志》:其麓有泉石竹木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