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屿村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贵屿镇。明初于此置吉安巡司。
即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贵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吉安巡检司治此。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移云落径巡检司于此。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贵屿镇。明初于此置吉安巡司。
即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贵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吉安巡检司治此。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移云落径巡检司于此。
即今山东安丘县西南石埠子镇。西汉置灵门县于此。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埠子村,人口 6000。因地处四周平坦,惟村北有一岩石裸露的小埠,故取名石埠子。1949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置桂林郡于此,北宋广南西路治桂州,明清时广西省会在桂林府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 桂州临桂县: “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里草垛山村。《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草垛山堡 “宏治十五年置,万历二十三年及二十八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堡势极孤悬,山谷错杂”。
民国置,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南拒城河镇。清光绪《高密县志》卷1:务本乡所领社中,县南“三十五里曰拒城河”。在山东省高密市中南部。面积99.3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拒城河,人口 7000。宋立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义门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四年 (621) 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太和县 (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八年 (625) 废。③唐贞观四年 (630)
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南沟。在诸寺中独称雄旷。明《辽东志》卷1辽阳:大安寺“在龙泉南可八九里”。有释迦、韦驮两殿。寺西有通明、金刚二山,雄拔耸峭,别具胜景。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杨玄感至东都,屈突通奉诏驰救,由河阳“济河,军于破陵”。胡三省注: “破陵当在河阳南岸、洛城东北。”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资治通鉴》:隋大业九
汉、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有三: (1) 中渭桥。本秦所造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又名横门桥。武帝后增建东、西二桥,始有中渭桥之称。《三辅黄图》 卷6: “渭桥,秦始皇造。渭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寰宇记》 卷158阳江县: 望海冈 “在州南二里。其上见海。冈北有甘泉,风俗谓之神井”。《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望海冈,“ 《类要》 云: 在州南二里。其山见海”。《方舆纪要
古名泥水。今湖南湘江支流。《水经·洣水》: “洣水出茶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 郦道元注: 洣水 “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洣水又屈而过其县西北流注也。《地理志》 谓之泥水者”。《方舆纪要》卷80茶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