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谷水

谷水

①一作縠水。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信安江和江山港。

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秦汉称谷水。《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大末县:“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

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 自此以下通称谷水,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史记·项羽本纪》:“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即此。

④即今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傅山“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黾池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水经·谷水注》:“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又东北径函谷关城东。……又东涧水注之。……自下通谓之涧水,为谷水之兼称。”东周王城于谷、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国语·周语》 载,周灵王时,“谷、洛斗,毁王宫”,即此。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都洛阳,曾导谷水,使东出王城北,合缠水东注为阳渠,经洛阳城(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至偃师市东南入洛。隋复故道。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 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河。

⑤即今湖北谷城县段之汉江。《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汉江“或曰汉水在县境内亦曰谷水”。


①古松江之别称。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水经·沔水注》 引《吴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溪, 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吴地记》:华亭县“地名云间,水名谷水”。云间、谷水皆松江地区之别名。

②又名砀水。在今江苏徐州市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谷水亦在州南。《图经》:睢水自谷熟而支分,其东出者曰谷水,又东北合于泗水,故有谷泗之称。”

③即今安徽淮水支流谷河。自今河南新蔡县流入安徽临泉县南境,经阜南县南,至颍上县西之南照镇入淮。《水经·淮水注》:“(谷)水上承富水,东南流,世谓之谷水。”

④即今河南罗山县东之竹竿河。《水经·淮水注》:“谷水南出鲜金山,北流,瑟水注之。……谷水东北入于淮。”

⑤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东北流经武威市,又东北经民勤县南入白亭海。《汉书·地理志》 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


猜你喜欢

  • 闵河

    ①五代时对隋、唐蔡河的别称。《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四年(957)二月,伐南唐,“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水军数千自闵河沿颍入淮”。胡三省注:“丁度曰:闵河,本曰琵琶沟,今名蔡河。”②即惠民河。北宋建隆元年

  • 平安县

    西汉置,属广陵国。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东汉属广陵郡。西晋废。(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南。属临淮郡。三国魏改属广陵郡。西晋废。(2)今县名。在青海省东部,北临湟水。海东地区行政公署驻

  • 五老峰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寰宇记》卷111江州德化县:五老峰“在(庐)山东,悬崖突出,如五人相逐罗列之状”。(1)在山西省永济市东南与芮城县交界处。属中条山。平均海拔 1300 米,最高峰海拔210

  • 凤羽县

    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邓川州。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南二十六里凤羽。明初仍存,后废入浪穹县。古县名。元降凤羽郡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南凤羽镇。属邓川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并入浪穹县。

  • 饶州千户所

    明置,在今江西波阳县城西南隅。《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 饶州守御千户所 “在府城西南隅。明洪武初建”。

  • 织箦墟

    即今广东阳西县。清道光 《阳江县志》 卷1有织篢墟。1988年设阳西县治此。

  • 黄土坑营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清一统志 ·韶州府》 “高桥营” 条: 黄土坑营 “在县西南江东南岸,均防江要地”。

  • 逍遥郡

    南朝陈置,属静州。治所在豪静县 (在今广西昭平县南百余里古袍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昭平县南境。隋开皇时废。南朝陈置,治豪静县(今广西昭平县南)。辖境即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南一带。属静州。隋开皇九年

  • 铁峰山

    又名凤凰山、铁门山、铁凤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北。《方舆纪要》 卷71安岳县: 铁峰山在 “县治北。高耸壁立,一名凤凰山”。

  • 高平镇

    ①清置,属洮南府。在今吉林镇赉县西南到保镇西高平村。《清史稿·地理志》 洮南府: “府北德勒顺昭至高平镇赴靖安。”②即今四川蓬溪县南高坪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蓬溪县: 高平镇 “在县西南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