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神山

神山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余里。《辽史·地理志》 泽州神山县: “神山在西南。” 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2引 《元一统志》: 神山 “在惠州西南十三里。东西长十里,南北广八里”。

②即翁公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三十五里。《金史·地理志》: 富民县 “有神山”。《明一统志》 卷21大同府: 神山 “在府城北四百里”。“翁公”即蒙古语翁衮之音转,意为 “神”。

③即细林山。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辰山。《舆地纪胜》 卷3嘉兴府: 细林山 “本名神山,唐天宝六年改名”。

④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旁。《方舆纪要》卷27东流县: 神山在 “县西南一里。高仅百尺,而旷远无际”。

⑤即寒同山。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25莱州府: 寒同山 “一名神山”。

⑥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 神山,“ 《寰宇记》: 孙权进兵赤壁时,屯于此”。

⑦在今湖北云梦县东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云梦县 “有神山”。《方舆纪要》 卷77云梦县: 神山 “云覆其上则雨,故名。其相近者曰葛藤山”。

⑧在今广东东莞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神山,“其阳为鼓镇峡,下有龙潭,即龙江所经也。旧有浮桥”。

⑨即长卿山。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梓潼县有神山。《方舆纪要》 卷68梓潼县:长卿山在 “县治西南二里。旧名神山。唐玄宗幸蜀,以山有司马相如读书窟,因改名焉”。

⑩古于阗诗作麻札塔克。在今新疆和阗县北一百余里。《新唐书·地理志》: “自拨换南而东,经崑岗,渡赤河,又西南经神山、睢阳、鹹,又南经疎树,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城。” 据 《敦煌文书》,此处为吐蕃驻重兵之处。清末,斯坦因在此发掘大量文物文书。


(1)古山名。即今河北省平泉县西南大黑山。《辽史·地理志》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西南):“神山在西南。”即此。(2)今山名。在安徽省芜湖市内。海拔66米。与赤铸山、火炉山、马鞍山逶迤相连,环立一体。登山远眺,大江东去,江城如画。据民国《芜湖县志》记载:此山传为楚人干将造剑处,山有干将墓、砥剑石和淬剑池等遗迹。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因常在此山祷雨,取苏轼《喜雨亭记》中语,曾在山上建志喜亭(后亭毁)。另有罗汉寺等遗址,寺后泉水清洌,可备啜茗。已辟为公园,遍山绿化,并重建志喜亭。


猜你喜欢

  • 零泉县

    即灵泉县。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唐书·地理志》 作 “零泉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属魏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废。

  • 文津阁

    清乾隆时建,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内。《清一统志·承德府一》:文津阁在“山庄千尺雪之后, 卜高明爽垲,用浙江范氏天一阁之式,建为高阁,收藏四库全书,高宗纯皇帝御题曰文津阁”。

  • 臭水沟口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南四十五里。清于此设把总驻守。

  • 落路口

    在今河北阜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4阜平县: 落路口 “正统四年筑城置戍。《关隘考》:落路口以下凡九口,皆在倒马关南路,为防御要地。自口而南二十余里,为夹折腰口,又西十里为铁岭口、铜录岩口。其相近

  • 昌国郡

    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 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后废。

  • 殷家庄窝堡

    明置,属铁岭卫。在今辽宁铁岭县西北。

  • 景福山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接甘肃华亭县界。《方舆纪要》 卷55陇州: 景福山在 “州西北一百五十里。一名龙门山,有凤爪、朝元、定心三峰。又有龙门洞,称为奇胜”。

  • 建德县

    ①三国吴黄武五年 (226) 分富春县置,属东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七年 (228) 属吴郡。南朝梁属东阳郡。陈属金华郡。隋开皇九年 (589) 省。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

  • 美水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黄河支流郁思兔河。《魏书·太祖纪》: 登国七年 (392),帝拓拔珪灭卫辰,游 “北之美水。三月甲子,宴群臣于水滨,还幸河南宫”。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南黄河支流都思兔

  • 卢山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铁勒思结部置,属燕然都护府。治所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南。总章二年(669)属安北都护府。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思结部置,约在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推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