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祁连山

祁连山

一名雪山。在今甘肃省酒泉市南。广义的祁连山亦指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因在河西走廓南边。亦称南山。《汉书·霍去病传》:元狩二年(前121),“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师古注曰:“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


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蒙古语意为“天山”。《史记·匈奴列传》:骠骑将军霍去病“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索隐》引《西河旧事》云:“山在张掖(治今甘肃张掖市西北)、酒泉(治今酒泉市)二界上,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蓄牧。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蓄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祁连,一名天山,亦曰白山也。”即此。古老褶皱断块山。西北—东南走向。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山、谷相间,绵延 1000 千米,宽200~300千米。狭义的祁连山指其最北的一支,即位于甘、青两省界的走廊南山和冷龙岭,因位于河西走廊以南,也称南山。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团结峰(属疏勒南山,5827 米)为整个山系最高峰。多雪峰、冰川。为黄河水系和内陆水系的分水岭。有云杉林分布和铁矿等矿产资源。位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飞越城

    唐天宝初于废飞越县置,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宋《册府元龟》卷359:唐大历十四年(779), 吐蕃与南诏三道入寇,李晟率军阻击,“晟乃逾漏天,攻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首虏千余级”。

  • 尼叶赫

    亦作乜河大屯。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因濒尼叶赫河(也作乜河)得名。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正北迤东,距(宁古塔)城六十里乜河大屯,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

  • 许家岭市

    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南许岭镇。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宿松县东南有许家岭。

  • 宁都郡

    西魏大统十四年(548)置,属直州。治所在宁都县(今陕西紫阳县西北松溪口)。辖境相当今陕西紫阳县西北部地。隋开皇初废。西魏大统末升宁都县置,治今陕西省紫阳县西北安家河入汉水处。属直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

  • 石洋河

    在今河南遂平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0遂平县:石洋河“源出黑龙潭, 东流入汝水。明朝天启中,县令胡三省于县东七里疏石洋河,南入沙河,引水周灌,谓之新河,俗呼为玉带水”。

  • 赤山市

    南宋置,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南宋置,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 扬子镇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置扬子县,因镇为名。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古镇名。

  • 陈墅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六十里陈墅。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图:东北有陈墅。

  • 洛思山

    即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洛思峰。宋《嘉泰会稽志》 卷9引 《舆地志》: “永兴县洛思山,先是洛下人随朱隽来会稽,三年不得返,乃登山北顾而叹。或云隽遭母丧,止葬此山,请洛下图墓师相地。师去乡既久,目极千

  • 七石山

    即七峰山。在今河南方城县北三十里。《魏书·地形志》:荆州方城县“有七石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