珉玉坑
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淮水中。《元和志》 卷9新息县: “珉玉坑,在古息城东南五步,周回一百五十步,深三尺,其玉颜色洁白,堪为器物,隋朝官采用,贞观中亦令采取。其后为淮水所没。开元中淮水东移,珉坑重出,其玉温润倍胜昔时,蔡州至今以为厥贡之首。”
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南淮河中。隋时于此置官采贡玉。唐初为淮水没,开元中淮水东移,复出玉。后又没于淮水。
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淮水中。《元和志》 卷9新息县: “珉玉坑,在古息城东南五步,周回一百五十步,深三尺,其玉颜色洁白,堪为器物,隋朝官采用,贞观中亦令采取。其后为淮水所没。开元中淮水东移,珉坑重出,其玉温润倍胜昔时,蔡州至今以为厥贡之首。”
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南淮河中。隋时于此置官采贡玉。唐初为淮水没,开元中淮水东移,复出玉。后又没于淮水。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奉节县:“有永安井盐官。”唐李贻孙《夔州都督府记》:白帝城之左五里,得盐井十四。《寰宇记》卷148奉节县:“八阵图下东西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
清初改莲花寨为冠豸寨,属连城县。在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附近,为县治东障。
北宋崇宁四年(1105)改赵州为庆源节度,宣和元年(1119)改为庆源府。治所在平棘县(今河北赵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宁晋、赞皇、高邑、临城、柏乡等县地。金复为赵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赵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四十里宫山侧。《方舆纪要》卷31新泰县“东平阳城”条下:“《志》云,县西北四里有东西侯城,相传汉武所筑。”(按,《纪要》作“县西北四里”,误。据光绪《山东通志》卷35,应是“县西北四
①一作绳水。即今山东淄博市北裙带河。源出淄博市东北临淄东,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 (今小清河)。此下时水亦通称渑水。《左传·昭公十二年》: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指此。久堙。一说渑、绳有别,此水系渑
元置,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叶坊。
亦作漓水关。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南。《汉书·地理志》: 苍梧郡 “有离水关”。汉属苍梧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北。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 (523) 置,治所在移风县 (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九真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爱州。治所在九真县 (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天宝元年 (7
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
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侯集乡。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菏泽县东北有侯集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