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绳泉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万丈潭之右,水自岩窦飞落如玉绳。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诗中有“玉绳回断绝”之句。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万丈潭之右,水自岩窦飞落如玉绳。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诗中有“玉绳回断绝”之句。
即今内蒙古宁城、喀喇沁旗境之坤都伦河,为老哈河支流。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又十里余,路曲,走西北,逾十里济三肤河,至临都馆,皆平川。”
西晋建武初慕容廆置,统并州流人。今地不详。或疑在今辽宁西南部。后废。西晋末慕容廆侨置,约治今辽宁省西南部。后废。
一般指在黑衣大食境内由塞尔拉族建立的政权而言。公元11世纪向外扩张领土。《宋史·外国传六》:“层檀国在南海旁,城距海二十里。熙宁四年始入贡。”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婺州置,二十一年 (1284) 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金华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至正十八年 (1358) 朱元璋改为宁越府。元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八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南、陕西府谷县西北之纳林川、黄甫川,为黄河小支流。《清一统志·榆林府一》: 黄甫川 “在府谷县东北六十里。自塞外牛武城南,流径黄甫堡东,至县东杨家川口入河”。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仁爱礁西北14海里。为一椭圆形环礁。退潮时大部分出露,礁湖平均水深25米。南与西南分别有两个礁门,故中国渔民向称双门或双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恶礁。1947年改名美济礁
明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今广东清远市。《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清远卫 “在县治东,洪武二十二年建”。
亦作刘公堰。又名糜枣堰。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郊九里堤。《方舆纪要》卷67成都县“浣花溪”条下:九里堤,“宋乾德中圯,守臣刘熙古修筑,一号刘公堤”。
①在今广西来宾县南五山。《明史·地理志》: 贵县有向武军民千户所,“万历二十三年又迁县西北谢村镇”。即此。②清置,属洋县。即今陕西洋县西二十五里谢村镇。在陕西省洋县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