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源庙
一名淮渎庙。或称淮渎祠。初建于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东汉延熹六年 (163) 移建于今桐柏县城关镇东关。《续汉书·郡国志》 平氏县注引 《荆州记》: “ (大复) 山南有淮源庙。” 《元和志》 卷21桐柏县: “淮渎庙,在县西六十里桐柏山东北。”
一名淮渎庙。或称淮渎祠。初建于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东汉延熹六年 (163) 移建于今桐柏县城关镇东关。《续汉书·郡国志》 平氏县注引 《荆州记》: “ (大复) 山南有淮源庙。” 《元和志》 卷21桐柏县: “淮渎庙,在县西六十里桐柏山东北。”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椹县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大业初废入扇沙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合州。贞观八年 (634) 属雷州。天宝元年 (742)废。古县名。
北宋置,为通州八盐场之一。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北西亭镇。清时置盐课大使于此。即今江苏省通州市西北西亭镇。宋、元时设盐场,明置有盐场巡检司,清时盐课大使驻此。
自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双头山,东北至承德市西北大庙。长22.6公里。为锦古铁路支线。日伪于1942年建成。1945年拆除。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99诏安县: 港头溪 “在县西。汇诸溪水出龟山西象头渡入海”。
俗名东关。在今四川屏山县东二里望龙山下。《明史·地理志》 屏山县:“东有龙关。”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六十二里印渚镇南。《寰宇记》卷93于潜县:印渚山,“传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为名”。《清一统志·杭州府一》:桐溪“又西南流,复折而东,周旋盘回,是为印渚”。民国时置镇,1969年毁于洪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泸州 (今四川泸州市)。成化四年 (1468)迁宋江渡 (今四川兴文县)。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废入泸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于泸州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上川岛与下川岛间海面。《清一统志·广州府一》:海,“《旧志》:新宁县西南二百里为寨门海。……迤东至下川山南,曰大牌海。又东至上川山右,曰小金门海。诸夷入贡,遇逆风则从此进”。在今广东
北宋置,属什邡县。即今四川什邡县西南二十里马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