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泾阳县

泾阳县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四十里安国镇油房庄。《史记· 秦本纪》: 秦昭王六年 (前301),“泾阳君质于齐”。西汉改属安定郡。《后汉书· 隗嚣传》: 东汉建武二年 (26),“赤眉去长安,欲西北上陇,嚣遣将军杨广迎击,破之,又追败之子乌氏、泾阳间”。后废。三国魏复置。十六国后赵为陇东郡治。北周废。

②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352) 析池阳县置,属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三十里故县村。北魏属咸阳郡。太平真君七年 (446) 废,景明初复置。隋开皇三年 (583) 迁治今泾阳县,属雍州。大业初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1)古县名。秦置,治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属安定郡。东汉省。三国魏复置,仍属安定郡。西晋废。十六国后赵复置,为陇东郡治。北周废。东汉建武二年(26年),赤眉起义军与隗嚣大战于此。(2)今县名。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下游。属咸阳市。面积792平方千米。人口49.7万。辖1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泾干镇。西周泾阳邑,《诗经·小雅》“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即此。战国曾为秦国都(在今泾干镇西),因位于泾水之北,故名。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改置池阳县。前秦设泾阳县,治今县东南,属咸阳郡。北魏析县境北部置云阳县(治今口镇南长街一带),属北地郡。太和二十年(496年)咸阳郡治迁池阳县。北周于云阳县治兼置云阳郡,建德中将池阳县废入泾阳。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云阳、咸阳二郡,泾阳移治今县,与云阳改属雍州。大业三年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年)云阳县治迁今云阳镇。贞观元年(627年)更名池阳县,八年复名云阳县。唐代属京兆府。五代后唐同光初云阳改属耀州,金代复属京兆府。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降为云阳镇,并入泾阳。明、清属西安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50年属咸阳专区,1953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泾阳并入三原县,1961年复置,属咸阳专区。1968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咸阳市。地处关中盆地区中部。秦修郑国渠,汉修白公渠,灌溉历史悠久。今为泾惠渠和冶峪河灌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油菜籽为主。是省粮棉基地之一。咸铜铁路、咸宋公路经此并设站。古迹有郑国渠渠首遗址,唐崇陵、贞陵,明代崇文塔。纪念地有中共安吴青训班旧址。


猜你喜欢

  • 广雅滩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位于南薇滩西北约64海里。西北至东南长26公里,宽13公里。各处水深度不等,有数处礁斑水深在15—19米之间。1935年公布名称为比邻无畏滩。1947年改名广雅滩。

  • 安息

    音译帕提亚。亚洲西部古国。即今伊朗。原为古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后隶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无前249一前247年宣告独立,建立阿萨息斯王朝。都城在番兜(即百牢门,今达姆甘)、后又相继迁至埃克巴坦

  • 周长铁路

    从今北京市西南周口店起,西北至长沟峪。长约5公里。1915年建成。

  • 里田堡

    即今湖南宜章县东北八十里里田乡。《方舆纪要》卷82宜章县“白沙镇”条下:“又有里田堡,正德中置。”

  • 道人山

    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20徽州: 道人山 “在祁门北十五里。半壁有岩,岩前有池。学仙者居之”。《方舆纪要》 卷28祁门县:道人山 “在县二十里。高九十仞,周六十五里。有削壁层岩之胜”。

  • 海丰 (豐) 镇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

  • 六印江

    在今福建福安市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六印江在“县南百里。中有六小屿”。

  • 舞阳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元和志》 卷8: “在舞水之阳,因名。” 三国魏属襄城郡。南朝宋废。唐开元四年 (716) 复置,属仙州。治所在今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二十六年 (738)

  • 根子墟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根子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东之南 “六十里根子墟”。

  • 长碉镇

    唐置,属拓州。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寰宇记》卷80拓州:“西至郡内长碉镇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