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济桥

永济桥

①隋建,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十七里。《元和志》卷5寿安县:“永济桥,炀帝大业三年置,架洛水。隋乱,毁废。贞观八年修造舟为梁,长四十丈三尺,广二丈六尺。”

②在今河北涿州市北郭外。初名拒马河桥,明万历初建。长三十余丈。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河徙,改旧桥为涵洞十有八,而于旧桥之南,移建九空新桥,仍筑石堤,下为涵洞二十有二,新旧桥长二百余丈,赐名永济桥。

③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古汴水上。《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永济桥“在宿州北二十五里。旧名符离桥,亦名埇桥”。金以后汴水湮塞,遂废。

④亦名垂虹桥、铁索桥。在今四川平武县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永济桥“在府西北二十五里,路接小河所。明洪武中,土官薛文胜以篾缆架桥。永乐初,薛忠义造铁索六条,长十五丈,架板为桥,名曰垂虹,俗名铁索桥”。


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隋大业三年(607年)置于洛水上,隋末毁。唐贞观八年(634年)重修。


猜你喜欢

  • 金井城

    在今陕西柞水县东北。《水经·沔水注》:甲水 “出秦岭山,东南流径金井城南”。即此。

  • 武笼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元改为武龙州。北宋改武龙县置武笼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田阳县西北。属邕州。元改武龙州。

  • ?川县

    一作围川县。唐武德三年(620)置,属岐州。治所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十五里��川村。《元和志》卷2扶风县:“分岐山县置围川县……取今县南��川水为名

  • 摄公堂寺

    明代西藏寺名。藏传佛教噶举教派蔡巴支派的主寺,摄寺 (即蔡巴寺) 建于1175年,公堂寺建于1187年。二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东郊。

  • 白江水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祁水”条下:“又白水在县东六十里。出县东南二百里白水山下,流入湘水。”《清一统志·永州府一》:白江水“有二源,皆出宁远县界,至两江口合流,又北与零陵之黄溪

  • 堂阳镇

    北宋皇祐四年 (1052) 改堂阳县置,属南宫县。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北。

  • 岭南镇

    唐方镇名。唐至德元载 (756) 升岭南五府经略使置,治所在广州 (今广东广州市)。领南海等二十二郡。辖境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兼领桂、邕、容、安南四管之地。辖境扩大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及越南

  • 南川营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一说在湟中县西南。《清一统地·西宁府二》: 南川营 “在西宁县南五十里。旧名伏羌堡,明嘉靖十四年筑城,周三里有奇,南去暗门边墙三十里。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又称伏羌堡。

  • 酉阳山

    ①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小酉山“在沅陵县西北二十里。一名乌速山。亦名酉阳山”。②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73酉阳宣抚司:酉阳山在“司西北百八十

  • 渠口驿

    明置,在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渠口农场。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