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康县

永康县

①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永康市。宝鼎元年(266)后属东阳郡。南朝陈属金华郡。隋属东阳郡,隋末废。唐武德四年(621)置缙云县,八年(625)复名永康县,属婺州。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92年改设永康市。

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安县置,属吴兴郡。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东晋永康元年(300)改名武康县。

③南朝梁大同中置,为万荣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桥河湾)。隋开皇三年(583)属巴州, 十八年(598)改为永穆县。

④北齐置,属广宁郡。治所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澺水县。

⑤北周建德四年(575)置,属普慈郡。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隆康县。

⑥五代后蜀广政十六年(953)析青城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街子镇。南宋属崇庆府。明废。

⑦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旧县村。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升为永康州,移治今扶绥县北中东镇。1912年改为永康县。1914年改为同正县。

⑧辽置,属建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金废。

⑨金大定七年(1167)改永宁县置,为复州治。治所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元废。

⑩1913年改永康州置,治所即今云南永德县。因与浙江、广西永康县同名,1914年改镇康县。


(1)古县名。(1)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永安县改名,治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千秋镇。因平阳(在今山西)已有永安,故改此名。属吴兴郡。太康三年改名武康县。(2)南朝梁大同中置,治今四川省达州市西北。为万荣郡治。北周为万州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永穆县。(3)北齐分新蔡县置,治今河南省新蔡县东南。属广宁郡。隋改名澺水县。(4)五代后蜀广政十六年(953年)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街子场。宋属蜀州,后属崇庆府。明初废。(5)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永宁县置,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为复州治。元废。(2)古旧县名。(1)三国吴分乌伤县置,治今浙江省永康市古丽镇。属会稽郡,后属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县置丽州。八年州废,属婺州。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1992年撤销,改设永康市。(2)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属迁隆寨。元属太平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改名同正县。属太平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升为永康州。1912年复改为永康县。1914年又改名同正县。(3)旧县名。(1)1913年由永康州改置,治德党(今云南永德县德党镇)。1914年更名镇康县。(2)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因古康州为名。治白马关(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因与浙江省永康县重复,1929年更名康县。


猜你喜欢

  • 棠下墟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清道光 《新会县志》 卷4: “墟市” 有棠下墟。

  • 沙土集

    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六十里沙土镇。清置沙土集巡司。光绪二十五年(1899)韩姑娘率大刀会进攻该地。民国有县佐驻此。(1)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沙土集。清咸丰八年(1858年)苏克全镇压捻军起义,进军于此。

  • 滦京

    元上都之别称。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以临滦河而得名。元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元上都的别称。以临滦水得名。元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

  • 真阳郡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赐英州名真阳郡,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南宋庆元元年(1195) 升为英德府。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以英州改置,治真阳县(今广东英德市)。属广南东路。辖境相当今

  • 常丰 (豐) 堰

    在今江苏盐城市至阜宁县间串场河东岸,为捍海堰的一段。《新唐书·地理志》 山阳县: “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今为范公堤北段。

  • 拒城河镇

    民国置,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南拒城河镇。清光绪《高密县志》卷1:务本乡所领社中,县南“三十五里曰拒城河”。在山东省高密市中南部。面积99.3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拒城河,人口 7000。宋立

  • 朗宁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南晋州。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北那龙镇。贞观六年 (629) 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右江

  • 披锦亭

    北宋建,在今陕西洋县城西北隅。祝穆《方舆胜览》卷68洋州: 披锦亭 “苏子瞻诗: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舆地纪胜》 卷109洋州: 《郡圃三十咏》 有披锦亭。在今陕西省洋县西北&#

  • 吾峪关

    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里东阳关。《方舆纪要》卷42黎城县:吾峪关“在吴儿峪口。马氏曰,吾儿峪即故壶口关,盖音讹也。今其地至为要隘,有巡司戍守”。

  • 显陵

    ①五代晋高祖石敬瑭陵。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石陵村。《旧五代史· 晋书 · 高祖纪》: 天福七年 (942) 八月,“上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以其年十一月十日庚寅葬于显陵”。②在今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