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定河

永定河

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上游桑干河源出自山西省北部管涔山,东北流至河北怀来县境称永定河,东南流经北京市西部,至天津市入海河。即古㶟水。《清一统志·顺天府二》:永定河“以河流无定,皆由上流淤塞,南趋保定,与诸水会合,势不能容, 自致泛溢。康熙三十七年特命抚臣于成龙等疏浚,起良乡之张家庄,至东安之郎城河,重开一道,迁流于东,由固安、永清之北,引流直出柳岔口、三角淀,达于西沽,筑长堤捍之,赐名永定河”。


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古名治水、㶟水、卢沟河。元、明以后因河水浑浊,又称浑河。在河北省西北部。上游桑干河源出山西省北部管涔山,东北流到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洋河后,入官厅水库,东南经北京市西部及河北省��州、国安、永清、廊坊等市县,到天津市入海河。长681千米,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4.3米3/秒。主要支流有洋河、妫水河、清水河、天堂河等。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仅次于黄河,故有浑河、小黄河之称。下游淤浅,河道迁徙无定,又有无定河之称。清康熙年间筑永定大堤以固河槽后改名永定河。但洪水仍经常决堤成灾。建国后在官厅峡建水库(官厅水库),并建三家店拦河闸、永定河引水渠,以拦蓄洪水,并供灌溉、发电。1970年在下游另辟永定新河,到天津市北塘附近入渤海,以分泄汛期洪水。为全国重点防洪河道之一。


猜你喜欢

  • 银山县

    隋义宁二年 (618) 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南四十里银山镇。《元和志》 卷31银山县: “因县界银山为名。” 唐属资州。北宋乾德五年(867) 废入盘石县。古县名。隋义宁二年(618年)析

  • 韦苏图山

    又作威逊图山。汉名桦山。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喀喇沁》:桦山“在左翼(驻地在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三台子之南)西南四十里。蒙古名韦苏图。盛京锦县大凌河发源于此”。

  • 十九路

    金沿袭宋制,分境内为若干路。大定末共分中都、上京、咸平、东京、北京、临潢、西京、南京、河北东、河北西、山东东、山东西、大名府、河东南、河东北、京兆府、凤翔、鄜延、庆原、临洮二十路。章宗时并临潢路入北京

  • 通轨县

    北周天和元年 (566) 置,为同昌郡及覃州治。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北。隋大业初属汶山郡。后废。唐贞观三年 (629) 复置,属松州。治所在今黑水县东。二十一年 (647) 为当州治。仪凤二年(677)

  • 河津县

    ①隋开皇初置,为廓州治。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大业初为浇河郡治。唐废。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改龙门县置,属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属蒲州。清

  • 打剌赤堡

    明置,属靖虏卫。在今甘肃白银市东南共和乡(打拉池)。《清一统志·兰州府二》:打剌赤堡“在靖远县东七十里。其地本名癿麻川。明天顺中,官军讨满四,分道出此。成化十年巡抚马文升置堡”。

  • 戎丘城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后汉书·隗嚣传》:建武八年(32),“使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围西城……其大将王捷别在戎丘,登城呼汉军曰:‘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无二心!愿诸军亟罢,请自杀以明之。’遂自刎颈死”。

  • 东关清真大寺

    明洪武年间建,在今青海西宁市东关大街。是青海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 硫黄溪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司: 硫黄溪 “在司东三十里。溪水作硫黄气,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 东鳀

    指今台湾。《汉书·地理志》 吴地:“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又作东夷。为后世之夷洲,指今台湾。《汉书·地理志》吴地:“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尔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