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墟镇
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宋时泰兴县尝徙治于此。《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四年(1130),诏飞还守通、泰,“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即此。
古镇名。宋置,即今江苏省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北宋曾移泰兴县治此。明、清置巡检司戍守。
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宋时泰兴县尝徙治于此。《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四年(1130),诏飞还守通、泰,“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即此。
古镇名。宋置,即今江苏省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北宋曾移泰兴县治此。明、清置巡检司戍守。
即雍奴泽。邕,通雍。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说文解字段注》: “ 《水经注》 释渔阳郡雍奴曰: 四方有水为雍,不流为奴。皆邕字之假借也。” 清时渐淤成陆。即“雍奴”。
在今浙江诸暨市东北六十里。《明史·杨维桢传》: 维桢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即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路南州。治所在邑市城(今云南宜良县东北十二里北古城镇)。明弘治三年(1490)废入路南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古城镇。属路南州。弘治
即沃干坂。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晋书·张骏传》:东晋咸和初,张骏遣韩璞、辛岩等攻秦州诸郡,前赵刘曜遣其将刘胤来拒,屯于狄道城。“韩璞进度沃干岭……于是率骑三千,袭岩于沃干岭,败之。璞军遂溃”。即此
明置,属广元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五十里朝天岭。《明史·曹变蛟传》: 崇祯十年 (1637),李自成义军由七盘关入蜀,洪承畴 “率变蛟等由沔县历宁羌,过七盘、朝天二关”。即此。清广元营设把总驻此。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北贵子镇。清光绪《高州府志》 卷10信宜县: 贵子在 “县北一百八十里”。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连横 《台湾通史·疆域志》 埔里社厅: “自府治出南门,行二十里至乌溪,水急不可涉,驾筏渡之,六里为草鞋墩。”据刘枝万等纂 《南投县志稿》 说: “据传林爽文反清,被官军追击
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阡能闻 (高) 仁厚将至,遣罗浑擎立五寨于双流之西,伏兵千人于野桥箐以邀官军”。即此。在今四川省双流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二年(88
又名北台。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与挂月峰相连。峰顶有黄龙祖师殿。峰下有云罩寺。清道光《蓟州志》卷2:“按拙庵《盘山志》载:峰顶旧有无梁殿,辽建中供黄龙祖师铜象高三尺余。”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李家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李家街“在治南一百二十里”。